42家上市银行三季度整体净利增长2.62%,息差继续寻底

发布于: 雪球转发:2回复:2喜欢:6

截至10月底,上市银行三季报全部披露完毕。

数据显示,42家上市银行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4.33万亿元同比下滑3.93%;实现归属净利润1.634亿元同比增长2.62%与中报相比,上市银行整体营业收入的增速进一步下滑,但归属净利润的增速有所修缮。

【部分区域性银行 “加速跑”】

从营收增速来看,部分区域性银行加速跑,在当前上市银行业绩承压的背景下表现突出。

在42家上市银行中,23家银行营收实现正增长,19家负增长。其中,$常熟银行(SH601128)$ 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75.20亿元,同比增长12.55%,为“营收增长王”,另外,兰州银行(2.880,0.01, 0.35%)、成都银行(12.280, -0.03, -0.24%)、江苏银行(6.860, 0.03, 0.44%)的营业收入增速也超过了9%。

在归母净利润增速来看,37家上市银行实现了归属净利润的正增长,$杭州银行(SH600926)$ (10.700, 0.04, 0.38%)、江苏银行苏州银行(6.280, 0.01, 0.16%)、常熟银行成都银行5家区域性银行前三季度归属净利润增速超过20%。其中,杭州银行荣登“净利润增长王”,同比增长26.06%,另外,常熟银行是前三季度唯一一家营业收入与归属净利润均保持两位数增长的上市银行

浦发银行前三季度净利润同比大幅下滑30.83%,下滑幅度在42家上市银行中最大,对此,浦发银行在三季报中表示,报告期内,受贷款市场利率下行、存量贷款重定价和资本市场波动的影响,本集团息差进一步收窄,利息净收入同比下降,财富管理、理财、信用卡等中间业务收入贡献减少;同时,本集团加大不良资产化解处置和拨备计提力度,风险成本同比增加。财报显示:第三季度,浦发银行计提信用减值损失达到了226.81亿元,是当期利润总额的4.3倍。

【存量房贷利率下调继续压缩净息差】

从净息差的表现来看,前三季度,上市银行的净息差依旧承压。据券商测算,上市银行前三季度平均息差约为1.73%,环比降4bps左右,同比降25bps左右。

近年来,净息差管控一直是银行经营中的重中之重,比如,在兴业银行2023年第三季度业绩说明会上,兴业银行计划财务部总经理赖富荣介绍说,今年以来,兴业银行采取了“资产决定负债”策略,对资产负债实施动态均衡管理,持续推动结构优化。资产端,注重“以量补价”,信贷投放靠前发力,保持生息资产的较快增长,负债端,注重“结构优化”,强化成本管控,通过自律机制引导、低成本存款增量考核、高成本存款压降和“一行一策”制定分行存款成本压降目标等手段压降存款成本,同时把握市场流动性相对宽松的有利时机,加快低成本金融市场资金吸收。

三季报显示:第三季度,兴业银行净息差为1.92%,环比略降1bp,利息净收入增速由负转正,同比增长1.09%。

净息差仍在寻底阶段。主要原因在于三季度LPR下行、信贷需求未完全恢复、存款成本刚性等多重压力。展望未来,当前新发贷款利率仍在下行区间,四季度开始存量按揭利率的下调将进一步延长银行业息差寻底期,预计至少到明年上半年,大部分银行息差仍有下行压力。

在不良率方面,42家上市银行中,1/3银行较年中有所提升、1/3持平、1/3下降。其中,贵阳银行(5.230, 0.02, 0.38%)的不良率上升较快,截至三季度末达到1.62%,较年中的1.47%提升了0.15个百分点,青农商行(2.710, 0.01, 0.37%)由于此前的不良率较高,所以三季度压降了0.04个百分点。与年初相比,同样是贵阳银行的不良率上升较快,青农商行下降最多。

数据来源:上市银行公告。

资料显示,$银行ETF(SH512800)$ 跟踪中证银行指数,成份股囊括A股市场42只上市银行,近三成仓位布局工商银行中国银行邮储银行等国有大行,捕捉“中特估”主题机会;约七成仓位聚焦招商银行兴业银行西安银行等高成长性股份行、城商行、农商行,是分享银行板块行情的高效投资工具。

数据来源:沪深交易所。

风险提示:银行ETF被动跟踪中证银行指数,该指数基日为2004.12.31,发布于2013.7.15。指数成份股构成根据该指数编制规则适时调整。文中指数成份股仅作展示,个股描述不作为任何形式的投资建议,也不代表管理人旗下任何基金的持仓信息和交易动向。基金管理人评估的本基金风险等级为R3-中风险,适合适当性评级C3以上投资者。任何在本文出现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个股、评论、预测、图表、指标、理论、任何形式的表述等)均只作为参考,投资人须对任何自主决定的投资行为负责。另,本文中的任何观点、分析及预测不构成对阅读者任何形式的投资建议,亦不对因使用本文内容所引发的直接或间接损失负任何责任。基金投资有风险,基金的过往业绩并不代表其未来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并不构成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基金投资需谨慎。

全部讨论

2023-11-02 23:57

看看

2023-11-02 15: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