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击招商银行业绩发布会:战略转型打造价值银行,房地产风险大概率今年出清

发布于: 雪球转发:1回复:0喜欢:1

“‘重为轻根’,从银行经营的角度来讲,系统性问题都出在重资本业务上,所以我们要做强重资本业务、做大轻资本业务。”3月27日,招商银行董事长缪建民在2022年度业绩发布会上如是说。

招商银行去年年报数据显示,报告期内该行实现营业收入3447.83亿元,同比增长4.08% ;实现归属于该行股东的净利润1380.12亿元,同比增长15.08%。

招商银行一直坚持‘旧的思路,新的打法’。我们不会在拥挤的地方去竞争,而是走差异化发展道路,始终保持创新领跑。”缪建民坦言。

此外,关于市场热议的理财产品赎回潮及房地产业务风险问题,招商银行多位高管在发布会上也一一做出回应。

“价值银行”如何打造?

由于招商银行主要的财务数据早在1月14日业绩快报中已有披露。相较年报而言,其营业收入、净利润、资产规模、不良率等关键数据的“面纱”已不再神秘。

在年报中,资产质量方面,截至报告期末,招商银行不良贷款总额580.04亿元,较上年末增加71.42亿元 ;不良贷款率0.96%,较上年末上升0.05个百分点 ;拨备覆盖率450.79%,较上年末下降33.08个百分点。

零售业务方面,截至报告期末,招商银行零售客户总数达1.84亿户,较上年末增长6.36%,管理零售客户总资产(AUM)余额12.12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2.68% ;财富产品持仓客户数达4312.93万户,较上年末增长14.14% ;私人银行客户数突破13万户,私人银行管理客户总资产余额达3.79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1.74%。

利润分配方案方面,招商银行拟每股派发现金红利1.738元(含税),截至2022年末,该公司普通股总股本25219845601股,以此计算合计拟派发现金红利约人民币438.32亿元(含税)。

值得注意的是,历经2022年磨难的招商银行首次在年报中把战略目标定为“打造价值银行”。

招商银行行长王良在业绩发布会上向包括《华夏时报》在内的记者表示:“价值银行战略是对零售银行、轻型银行战略的传承和升华。我们打造价值银行,要兼顾多元价值创造,既要为股东创造价值,也要兼顾客户、员工、合作伙伴和社会的价值创造。

缪建民也解释称,价值银行不是对过去招商银行零售银行战略、轻型银行战略的否定,而是一脉相承、不断升华的。“只有零售做得很好,只有轻资本业务做得好,才能成为价值银行,后者是前两者的集大成者。

零壹智库特约研究员于百程对记者表示,在2022年年报中,招商银行明确提出了和上一年不同的战略目标:“打造价值银行”,这或许意味着,招商银行第四次零售转型已经开始。

对于未来业务板块的发展重心,王良也在业绩发布会上明确表示:“我们将保持零售银行、公司银行、投行与金融市场、财富管理和资产管理四大板块协同发展。强化已有优势,打造新的马利克曲线,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净息差收窄情况好于预期

根据年报数据显示,招商银行2022年净息差同比下降8个基点至2.40%。同时,2022年,非利息净收入同比微降0.62%至1265.48亿元,在营收中占比仍超36%。

缪建民表示 :“招商银行重资本业务已经很强,2022年不良率仅为0.96%;轻资本业务方面,2022年非息收入占比36%,未来还要进一步提升轻资本的业务比例,使我们的业务结构更加合理,业务收入更加均衡,来应对长期来讲净息差收窄趋势,增强穿越周期的能力。”

招商银行行长助理兼财务负责人彭家文则表示,去年银行业总体保持了净息差收窄的走势,但招行的净息差收窄情况好于预期。“净息差收窄还源自负债端的压力。”

彭家文指出,在市场利率整体下行时,存款成本并未跟随下行。存款市场竞争激烈,推动了存款成本的上行。同时客户投资风险偏好下降,导致了资金向存款转变的趋势。

对于今年净息差走势,彭家文预计,净息差收窄的压力仍将持续下去,但招商银行会持续加大内控管理,持续优化资产负债配置,将净息差控制在同业领先水平。

东莞证券在研报中提示,市场利率下行导致银行资产端收益率下滑,净息差有持续承压的风险。

房地产风险大概率今年会出清

去年银行系理财子公司受利率波动影响估值下行,多只产品跌破净值,导致市场上出现大量产品赎回的现象,招银理财子公司也未能幸免。

年报显示,截至报告期末,该行子公司招银理财管理的理财产品余额为2.67万亿元,较上年末下降3.96%。

“由于净值波动导致客户赎回引起的流动性管理压力,我们也进行了认真总结和反思。”王良表示,“过去理财公司产品主要以固收类和现金管理类产品为主,固收类产品规模更大,债市一波动,导致回撤幅度很大。不过,虽然规模有所下降,但招银理财规模仍在行业内保持首位。”

“今年目前债券市场整体利率保持稳定,去年大量赎回的时期已经过去。招银理财的经营策略是稳定规模、优化结构、丰富产品线、加大权益类资产配置;同时提升投研能力,以夯实内功、提升能力作为今年的主要经营要求。”王良补充道。

谈及房地产行业风险,招商银行副行长兼首席风险官朱江涛在业绩发布会上表示:“整体来看2022年招商银行的房地产风险得到充分释放,预计房地产行业风险大概率会在2023年基本出清。”

对于2022年表内对公房地产贷款风险朱江涛用“三升一降”来概括。

“‘三升’一是去年对公房地产不良生成是138亿元,与2021年相比有大幅度上升;二是母行口径房地产行业不良率是3.99%,比年初上升了2.6个百分点;三是房地产行业的拨备比例,是全行对公平均拨备比例的两倍以上。‘一降’则是对公房地产占对公贷款的比例是15.91%,较年初下降3个百分点。” 朱江涛表示。

针对投资者关心的房地产不良何时会出现拐点?朱江涛预计,2023年整个房地产不良生成相较2022年会有大幅度下降趋势,但整个季度之间的生成不会太过均衡。

天风证券郭其伟在研报中指出,2022年招商银行不断收缩房地产业务表内外存量,2022年末招商银行承担和不承担信用风险的房地产业务余额较上年末分别下降9.41%、27.11%。2022年末房地产贷款余额较上年末减少222.62亿元,在公司贷款总额中占比5.83%,较上年末下降0.95个百分点。考虑到公司房地产业贷款客户和区域结构保持良好,并且2022年11月以来房地产政策利好频传,随着房地产行业向良性循环演进,涉房资产质量有望继续改善。

(来源:华夏时报)

看好经济复苏预期下银行估值修复行情的投资者,不妨关注银行ETF(512800)。资料显示,银行ETF(512800)跟踪中证银行指数,成份股囊括A股市场42只上市银行,是一键投资银行板块的便捷工具。

风险提示:银行ETF跟踪的标的指数为中证银行指数(399986),中证银行指数(399986)基日为2004.12.31,发布于2013.7.15。基金管理人评估的本基金风险等级为R3-中风险。任何在本文出现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个股、评论、预测、图表、指标、理论、任何形式的表述等)均只作为参考,投资人须对任何自主决定的投资行为负责。另,本文中的任何观点、分析及预测不构成对阅读者任何形式的投资建议,本公司亦不对因使用本文内容所引发的直接或间接损失负任何责任。基金投资有风险,基金的过往业绩并不代表其未来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并不构成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基金投资需谨慎。

$招商银行(SH600036)$ $银行ETF(SH512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