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点认识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 投资的原则 /

在我看来,投资就是将自己的资产随行就市地进行符合自己认知的配置。比如肥肥狗的兄弟肥A有20万现金、5万定存、3万余额宝、6万黄金ETF、10万市值的股票、一处房产、一间商铺。肥A兄认为当前货币超发,持有现金是一件收益率并不高的事,而远期看黄金仍然有上涨的空间,看到1800+美元/盎司以上,于是肥A兄从20万现金中调出8万继续买入黄金ETF;同时,他看到当前恒生ETF处于历史低位,虽然存在一些外部风险,但是远期仍然看涨,于是他决定1个月以后5万定存到期时,用其中一半买入恒生ETF,另一半放入余额宝。

这就是我认识中的投资——将资产配置到自我认知中,未来成长性更好的标的上去。其实很多时候,现金本身就是一种很好的资产——不要时不时为现金缩水而感到焦虑。

在自己的认知基础上,通过不断调整资产配置来控制风险(或回撤),将资产放在未来可能增值更高、确定性更强的标的中。这是我认为的投资的底层逻辑。

持有现金往往也是一种有效获得确定性的行为,现金的占比达到一定程度时,能够很好地吸收其他资产的波动性。这是一柄双刃剑。它可以很好地吸收其他资产的下跌浮亏,也可以很好地吸收其他资产的上涨收益。

投资股票这种波动性很大的资产时,我有种策略——配置与波动较大的资产同等价值的现金。

比如5万买入一只股票,同时配置5万现金进行波动性吸收,此时比例为5W:5W=1:1。当股票持仓市值下跌到4.5万时,从现金中再取出5千买入它,从而再次形成4.5w:4.5w=1:1的动态平衡。具体就不展开了,这个策略可以拆分出很多细分策略去实施。(这个道理我很早就朦胧领会,直到前不久,VK兄与我分享了他的半仓策略,和我的理念如出一辙,才有了今天这段话。)

再比如,在市场风险明显提高的情况下,将资产从股票调整到现金上,就是一种典型的避险行为。当然,这样的避险,很有可能导致躲过了下跌,也躲过了上涨,这就是另外的话题了。今天主要县说说框架,以后有条件再接着说。

在一次次的资产配置中,将自己对这个世界的认知具体进行实践,从而获得收益或者亏损的过程,就是我理解的投资了。

这里有两条主线:一是认知;二是风险。

认知指的是你认识中未来的世界会怎样。

风险存在于现实中未来的世界会怎样。

一旦认识与现实产生偏差,甚至背离。那么结果就是死很惨。所以,说炒股是在赌,其实一点都不为过。很多股海沉浮多年的老玩家,会告诉后来人——确定性,是最重要的。其实寻找确定性,就是为了弥平认识与现实的鸿沟,使两条线尽可能地收敛归一。而这或许就是白酒企业饱受追捧的主要原因吧。

投资标的选择其实可以是anything(“任何事物”)——只要你认为它具备了价值、可流动性、增值(或贬值)的属性。所以在非常时期,疯狂囤货的行为,某种程度上来讲,也是一种投资行为。

投资无处不在。

如果不想被时代狠狠抛下,投资思维是必须要学会的。无论是投资自己还是投资其它。有了这个认识,并为之准备。会让你面对未来的不确定时,更加从容。

很多陷入危机的人或家庭,往往是因为没能做好对未来不确定事件的应对准备。是为风险控制。

/ 风险的控制 /

讲投资,不提风险都是在耍流氓。无风险收益率可预期的不断下降,以及放水,会逼一些钱去流往各个收益率更高的地方——房地产、股市、企业经营等等。

但是这世界上,其实没有什么没有风险的事情,只是某些事情风险大,有些事情风险小。一些看似没有风险的标的,往往潜藏着巨大风险。一些看似风险巨大的行业,往往也存在着高额的回报。

讲风险的大或小,其实不准确。这事情因人而异,就好比今年一些涉及口罩防护服生产、出口的企业,大都是挺赚钱的。但是还是会有人在里面赔钱,有的是触犯了法律,有的是国外公司违约等等。别光看老司机游刃有余,就也去学飙车,结果飚自己一脸血,这种事情太多了。

有些风险甚至隐藏之深,深到专业人士都很难察觉,更别提我们了。我以前做律师,遇到的很多服务对象,很大一部分都是因为没做好风险控制才导致的纠纷和扯皮。

永远不要把自己的资产置于有极大可能发生危险的地方。

风险是一种随时存在的可能性,确定性再强的事情,也潜藏着风险。在资本市场因此也伴生了很多金融衍生品。

怎么控制风险,其实永远没有标准答案。千问千答。单就投资来说,可能主要有不懂不碰、分散持仓、充足现金这三点。

股票投资一直流传一句话,就是721定理:7成的人亏损,2成的人持平,1成的人赚钱。这事情我没能力去统计,但是从已知的情况来看,是大差不差的。这几年1的比例似乎也有所增加。

从这惨烈的比例中,其实就能看出来,这个市场绝对是一个存在巨大风险的市场,绝对不是人人都能赚钱的地方。凭什么其他人都亏钱,就你赚钱,这个问题要好好问问自己的。

能赚钱的人,或许天赋异禀是天选之子,或许资本雄厚不惧波动,反正不会是普通个人股票投资者那些特质。

据我了解,能赚到钱的投资者,往往都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具备自己的投资思维逻辑;二是能知行合一地执行自己的投资逻辑;三是面对突如其来的变故,仍然有一套自己的应对体系去适配(因基本面的变化而斩仓、因看好后期的加仓、因仍然没看懂而继续保持不动等等)。

前两个是需要长时间训练的。第三点其实只需要问问自己,假如极端情况发生,我该如何做。

很多人买股票,买了以后只能接受它涨,涨了以后觉得自己特牛逼,自己就是天选之子。不接受跌,跌了以后就心情沉重,就手心冒汗,就食不知味。这样的人还是不要碰股票了,大概率会是那个7。

能承受风险的人,才能收获回报。

有勇气直面风险的人,才有获得高额回报的定力。

能拿住10倍股的人,往往是那些对下跌不敏感的人。这个不敏感不是粗线条,而是大心脏,是承压能力。当建立起自己成熟的投资体系,对提升这个能力会有很大帮助。这个回头再说。

在体系没有建立起来时,不懂不碰、分散持仓、充足现金将会是抵抗风险最好的策略。

关于不懂不碰:你要投资的标的,所在行业是怎样一种情况这是宏观,其本身是怎样一种情况这是微观。宏观是趋势,微观是支流。所投资的标的,最好本身处于增量行业,它本身也是质地极佳的。

打个比方,买房子你要首先了解国家政策导向,这个城市的人口净流入,新拍住宅用地,新房二手房投放和成交量比例,所有指标都很健康,那么这个城市的房子还是值得买入的,这是宏观,是趋势。微观上,欧神有个心法,是你要先看房200套,得出筛选优质房源的能力。两相结合,基本上还是能做出一笔还算不坏的投资的。

放到股票上也是如此,你对行业是否了解,对公司是否熟悉,下季度下一年,甚至以后的发展会是怎样的,这都要做功课。想不明白就不要买。想不明白还买,还赚钱的,以后还会亏出去。这个市场收割这样的小白是很效率的。

关于分散持仓:对不确定性永远心存敬畏。能让你直面风险最大的底气,就是你能输得起。是行业黑天鹅、公司黑天鹅事件发生时你是否能承受得起的问题。

鸡蛋不放在一个篮子里是永远不会错的选择。但是切记不放在一个篮子里,指的是真正的跨界篮子。每个篮子都是最好不相干的行业,是不交叉的。你买20个P2P,分散于20个不同的P2P公司,这是行为艺术不是分散持仓。

股票也一样,投资股票的钱只应该是你总资产的一部分,至于这一部分怎么算比例,是因人而异的。有个评判办法是,这部分钱,就算三五年甚至更久你都可以放在股市锁仓,且不会因此影响你的正常生活(教育、生育、消费、旅游、其他投资、医疗、赡养等等)。

在投资股票上,同样也要分散持仓,即拿上面的这部分钱去买股票时,也要做到分散持仓,单股重仓是一件十分危险的事。个人看法,普通人能做到3-7支持仓是比较理想的状态。多了对跟踪的能力和精力要求比较高,决策要求也更高。少了并不会产生很好的分散效果。

关于充足现金:这是对普通人来说,成本最低,收益最高的风控策略。

/ 现在是投资股票的好时机吗 /

是的。

1.可以预见的是,中国的资本市场会更加开放,更加规范,一切都在向好的方向去发展。那么,投资环境就会更好。

2.改革开放使我们完成了一次历史性的飞跃,GDP总量已然成为世界第二。这背后,催生了很多世界级的企业。互联网时代、移动互联网时代、5G时代,一波又一波的浪潮,会持续给中国带来更大的增量。身处于增量市场的公司,会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互联网时代的BATN,移动互联网时代的TMD,都是这样的时代红利。要么拥抱他,要么被他甩掉。

3.外部压力会长期存在,但是我始终认为承压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保留项目了。

4.未来,我坚信我们会拥有更好的未来。

5.与房产相比,股票在我看来是更好的投资标的。以后有机会单开一篇。

一点建议是,如果要投资,那就要趁早。无论是什么,都是刚开始的时候不会投入太多而伤筋动骨。不要等到有钱了再如何,那时经验比钱更重要。

/ 今天就到这里 /

关于外部压力,关于股市,关于投资,还有很多话要讲,很多思考想整理。且先细水长流吧。免得用力过猛。

最后说点点题的话。

其实我们这个民族,穿越千年,虽然一度迎来了至暗时刻的多半个世纪,但始终从未下过牌桌,也从未丢掉奋斗的基因。

我们善于抗争,惯于抗争,我们的神话传说从一开始,就带着一种抗争的意味,代代相传。面对天地伟力,是盘古开天、大禹治水、女娲补天、愚公移山,甚至精卫填海。这是我们的民族性,抗争的基因老祖宗帮我们刻好了的。

西方是怎么说的呢,神造万物,诺亚方舟

我不去评判两种文化的优劣,这没有意义,也没有答案。我只想说,我们,是注定要靠自己,去战胜困难的。我们的历史在证明这一点,当前的现实也在证明这一点。

那个人能当选,其实就体现了在那片土地,一些制度正在老去,一些不满已经存在,一些割裂已然形成。而他们,犹然未觉。

我们走的路,是一条没有作业可抄的路。过去我们有毛熊可以抄作业,后来毛熊倒了,我们抄脚盆,抄鹰酱,但是走到今天,前面确实没人了。鹰酱在河边,我们离河边还差几百米。迟早要在河边相会的。

但是好在,我们一直在试错,一直在改,我们一直没有停下摸石头的脚步。等到了河边,我们依然会试着过去。那时,鹰酱和他的伙伴们肯定给我们使绊子,或许还有几个会跟着我们一起过。

当前这个时间点,一切都是那么精妙。多一分、少一分,都会显得不够精彩。或许多年以后,我们恍然发现,中国已经在很多关键领域逆袭了,在很多基础研究上实现突破了,在经济总量上不知不觉已经到河边了。当一桩桩事件,一样样地都出现了的时候——就像有人预测第二季度GDP会历史性超过美国一样,虽然只是第一次,我相信以后逐渐会有更多次,我们就完成了一次次地蜕变。

我曾经羡慕外公那一代,有庚子留学,有抗日战争,有建立新中国。

我曾经羡慕父母那一代,有改革开放,有野蛮生长,有财富大爆发。

到今天,我才终于发现,原来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和追求,只是身在其中,我们很难确信。

抗战时,有多少人相信会成功呢,相信的人后来都成了星星火。

改革时,有多少人相信会成功呢,相信的人后来也都收获了各自的命运。

到现在,有多少人相信我们能成功呢?

至少我相信。

我同时,也相信,躲过下跌的人,必然错过上涨。

或许某一天我们恍然发现,不知不觉,我们就完成了大国崛起,民族复兴的人间奇迹。

但实际上,那是一个个不眠之夜,是一次次咬紧牙关,是每一个抿着嘴、低着头把摔碎的梦想捡起来继续捧在手里前行的日子积累出来的。

把自己的命运和这件事儿绑在一起,成则一飞冲天,败也无怨无悔。这样或许会是给自己最好的交代。

2049年时,会是怎样的一番景象。

我很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