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有”和“买入”的思考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有不少投资大家都说过:“持有=买入”,例如你目前持有茅台的股票,假如有新的资金可以投资,那么你继续买入茅台是没问题的。

对此我有一点不同的想法。

其实讨论持有到底等不等于买入,主要的争论点是在讨论其中一种情况:好公司+不算便宜的价格,这时候可以继续持有,但是是否可以继续买入呢?

大家的困惑在于,既然可以重仓持有,那就说明还看好这只股票,那为什么不能继续买入呢?

可以用一个例子来深入剖析这种情况:

假设投资人目前持有股票A,说明A是好公司,但这时候加仓买入A并不是个理性的选择,因为A目前的价格不便宜,当然也不能算太贵,因为如果太贵就把A卖出了。

这时候投资人又有一笔现金可以进行投资,因为前边的分析,投资人没有选择加仓股票A,而是购买了股票B(B公司目前是好公司+好价格)。

那么问题就来了,既然投资人选择投资股票B,说明B比A的性价比更高,那为什么不把A卖出也都换成股票B呢?

我的理解是:投资的成败主要取决于两点:“研究能力+心理状态”,两者缺一不可。在上边的例子中,买入股票B这个动作主要依赖的是研究能力,因为是通过研究才发现B股票的性价比比A更好。但是为什么不把A也卖出也买B呢,因为A已经持有一段时间,潜台词就是A的买入成本相对较低。由于股市的大波动性特点,低成本更容易建立良好的心理优势,良好的心理优势更容易做出理性决策,所以持有A而不换成B是在充分放大心理优势,而心理优势和研究能力同等重要。

所以结论是:持有是否等于买入,对不同投资者的答案是不同的。对于绝对理性具有顶尖分析能力的人来说,持有等于买入没有问题,但对于99%的投资者来说,阶段性非理性是很难避免的,所以投资策略就应该容纳阶段性非理性这个变量,在这种情况下持有并不等于买入。

#今日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