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者X 的讨论

发布于: 雪球回复:42喜欢:4
华为在汽车行业的野心,是做汽车界的微软和苹果,推它的鸿蒙智行系统,试图一统车界。赛力斯只是华为的一颗卒子。不过,国内混得过去的车厂,不大可能会用华为的鸿蒙智行。最终,华为要继续扩大其鸿蒙智行的占有率,唯有和小米一样,亲自下场造车。而赛力斯,唯一的出路,就是卖给华为。不过,最终智驾水平大概率无法形成明显差异化,不同车企的智驾水平大概率会趋同,毕竟这是有标准要求的东西。吹赛力斯的可以休了,连个销售渠道都要依靠华为,最终除了卖给华为,它没有其他出路。

热门回复

请问壁垒在哪?硬件还是软件?还是人才?小鹏可以做,理想可以做,比亚迪可以做,华为可以做,大疆可以做,吉利可以做,长城可以做,奇瑞可以做,特斯拉可以做,宝马、奔驰等等也可以做,差距阶段性各有不同,请问L2是什么水平?L3又是什么水平?L4、L5又是什么水平?等这些标准出来了,划分清晰了,是不是这些车企不能做到?我认为还是不要把当前发展过程中的状态,当成以后的稳态。

不同品牌的车智驾水平只会强者恒强,且差距不断拉大,直至弱者销声匿迹。

华为12年开始研究自动驾驶,和特斯拉基本同期开始,你要说和特斯拉差异不大,我不否定也不赞同,毕竟没有试过特斯拉自动驾驶,网上视频也不多,特斯拉在乡村表现如何没见过,但是说和其他车企差别不大,我不同意,你可以去试驾各车企的车就知道差在哪了,或者搜下各个车企在复杂路况智驾视频,比如乡村小路,山路,拥堵城市道路,不用看高架高速路,那是只是起步
至于壁垒,人才就是壁垒,时间的沉淀就是壁垒,其他车企什么时候开始研究的,华为有多少科学家也可以搜下对比看看,智驾在特斯拉进来之前,只有华为和其他,而且差距不是一点点,至于特斯拉FSD表现如何,拭目以待

我TM哪句吹小米了[抠鼻],你这是买多少赛力斯呀,急成这样[捂脸]

记住一个数据,智能驾驶升级成自动驾驶,需要200万辆车跑数据,而且必须在明年10月份前完成。

发动机是燃油车的动力来源,是燃油车最核心的部件之一,即使有些差距,国内油车不也卖很多年了嘛,没有因此影响不能造车和卖车啊。至于辅助驾驶带来的差距,有没有发动机、变速箱带来的差距大,最后看看吧……我个人偏向于认为各车企之间是不会有明显差距的,除非他们舍不得投钱去做。

最终都是以业绩说话

算力虽然不如英伟达,但智驾是个系统工程,最终效果取决于各部分的有效整合。如果你觉得智驾就是个打螺丝的平常活儿,家家都能干,那才是真正的脑补。互联网信息都是开放的,多去了解再下结论。

1. 华为2012年就成立了车BU,数千工程师日以继夜投入研发;
2. 其他公司的智驾多依赖供应链整合,只有华为在硬件、芯片、算力、算法、云端等智驾技术底座上形成近乎全自研和产业闭环;
3. 华为的技术储备已经到了L4,L3的国家标准正在酝酿,华为是起草者之一,也是规则制定者之一;
厚积薄发,绝非一日之功。2024年智驾发展的确并非稳态,而是其他车企在智驾上与华为最接近的一年。

拿发动机来类比似乎不合适,不如拿安卓手机来类比合适一些。以前安卓手机厂商很多,现在也还是剩下那么几家,不可否认他们之间会存在一定差异,但已经大同小异了。和安卓系统不同的是,辅助驾驶或者自动驾驶功能,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是车子的辅助功能,没有这个系统和功能的车子一样可以上路。辅助驾驶水平达到哪个level,就标注哪个level就行。而辅助驾驶level是标准化的,明确清楚界限的,level2和level2.1,还是同样的等级,差异不是没有,只是不会那么明显……另外一点不同的是,辅助驾驶不仅是单车功能问题,还涉及到众多法规问题,涉及到人们的接受度问题,发展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大概率会有一个比较长的过程。所以,大家都有机会。华为也是后来者,现在不也赶上来了。其他如比亚迪之类的车企,投入资源去做,一样可以做起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