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信董事长贾少谦谈全球创牌:高端是唯一正确的路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文 | 华商韬略 王 新

  经济高质量发展,制造业转型升级是关键。但在当下,制造业的转型升级,不但面临内部需求减弱的压力,也面临着外部供应链挑战和市场格局重塑等挑战。

  压力之下,中国制造业应该如何应变突围,成为备受关注的热点议题。

  4月23日下午,海南陵水,“2023中国绿公司论坛暨企业绿色发展研究院年会”全体会议上,海信集团董事长、总裁贾少谦以主题为《面向全球化的产业创新升级》发表主题演讲,分享海信全球创牌与创新发展的经验。

  最初于1969年的海信以家电起家,持续稳健发展,如今已是全球知名家电与数智科技企业。

  目前,海信已拥有海信视像(600060)、海信家电(000921)和三电控股(6444)三家在上海、深圳、香港、东京四地的上市公司,以及海信(Hisense)、东芝电视(TOSHIBA)、古洛尼(gorenje)、科龙(KELON)、容声(Ronshen)及ASKO等品牌,并正计划分拆集成电路业务独立上市。2022年,海信实现销售收入1835亿元,同比增长8.8%,利润122亿元,同比增长了20%,其海外营收757亿元,占集团41%,占海信家电板块53%。

  总结海信跨越半个世纪的发展,贾少谦首先强调的是,一定要坚持发展自主品牌。海信的全球化战略在集团35周年时加速,并且提出了“大头在海外”的基本判断与目标。

  贾少谦说:“海信全球化的关键词,第一个就是自主品牌。”

  为让海信品牌走向世界,从2008赞助澳网公开赛到现在,海信仅全球性的体育营销就已坚持了超过15年。除先后4次赞助了欧洲杯、世界杯等全球性盛事,还赞助了F1的红牛车队、美国纳斯卡车赛,至今也是法国巴黎圣日耳曼和意大利国际米兰的赞助商。

  如何真正做出全球化品牌,乃至全球一流品牌,贾少谦的观点是,要走高端路线。甚至强调——高端是唯一正确的路。

  他说,低成本、低质量、低端市场仍是困扰中国企业,尤其自主品牌发展的关键瓶颈,要做世界一流的品牌,做世界一流的企业,必须跳出低水平竞争,打破以性价比为主要竞争模式的竞争方式——走向产业的高端或者直接发展高端产业。

  如何实现高端突围,除了坚持做品牌的决心,更需技术研发与产品创新的支持。这也是海信已经获得阶段性成果的核心经验。以海信的起家产业电视为例,通过长期的技术攻关,海信的ULEDX技术平台已经是世界级的行业天花板,其激光显示也是中国企业自主研发的,可以与日韩、欧美PK的原创性技术,并且成为该领域全球专利第一的世界性引领者。

  基于领先的技术,尤其对显示产业的持续突破,海信电视目前正在全球市场不断卖得更贵,走向更高。500美元曾长期是中国电视在美国等市场的价格天花板,如今的海信不但突破了这个关口,而且已经冲破了5000美元的关口。2023Q1,海信在海外——500美元以上的激光电视销量同比增长了45%,5000美元以上的激光电视销量同比增长了36%。

  贾少谦说,企业的高端化发展不但要在原有产业上持续升级,也要在产业布局以及企业增长模式上转型。持续在以电视为核心的家电领域升级的另一边,海信也不断依托原有核心技术,实现着产业布局的转型——一出手就面向更高端产业创新发展。

  如今,海信在智慧城市、智能交通、精准医疗、商用显示、光通信、汽车电子等领域都有了可喜的突破,构成了海信家电产业之外的B面。

  在这个B面,海信的智慧城市在中国175个城市得到应用;海信宽带公司的入网光模块已是世界第一,海信的智能交通已走向海外;而海信的精准医疗已经出口到10多个国家与地区,并且销售到了以医疗设备著称的德国;在汽车领域,海信收购的日本三电公司,是全球领先的汽车空调压缩机和汽车空调系统一级制造供应商,其车载空调压缩机全球销量占有率排名第二……

  对于全球化征途,贾少谦则格外强调文化融合的重要性。

  目前,海信全球设立了66个海外销售机构、23个研发中心、31个工业园区,其海外据点与业务,除直接投资,还有相当部分来自并购,比如仅2018年海信就并购了日本的标志性品牌东芝映像(东芝电视)、以及斯洛文尼亚Gorenje(古洛尼)等海外知名企业。

  企业并购一直与高风险伴随,根据有关统计,70%的企业海外并购都是不如预期或以失败告终,但海信的这些并购都取得了很好的成效。比如,15个月就让亏损12年的东芝电视扭亏为盈,如今每年为海信贡献3亿以上的利润;18个月就让已经持续亏损9年的Gorenje扭亏为盈,并且被斯洛文尼亚总统亲自点赞。

  这些成绩的取得,很重要一个原因是海信尊重在地文化,并且担当好所在地企业公民角色,积极在所在地履行社会责任。包括:充分给予当地本土化的员工支持,用好当地员工团队,做好激励机制调整,持续为当地创造就业、税收,并积极承担公益责任。

  贾少谦认为,企业大了以后也要走命运共同体的道路,在哪个地方就属于哪个地方,在哪个国家就属于哪个国家,海信在北美、欧洲、南非、东南亚等等都有自己的工厂,并且通过这些工厂促进了当地的产业经济与社会发展,受到各地的肯定欢迎。

  “即便这个企业被海信并购了,海信也更强调,你是本土的企业,你在为本土创造贡献、创造价值。”贾少谦说,“注入中国优秀文化基因的中国式企业经营管理,不亚于西方管理学提出的领导力与经营竞争能力,中国企业应该有这样的自信,走出自己的全球化道路。”

  中国绿公司论坛暨企业绿色发展研究院年会由中国企业家俱乐部创立,除疫情中断外每年举办一届。本届论坛围绕“产业科技”和“经营创新”两个维度,以多种会议形态交流研讨,其核心议题包括聚焦前沿科技、人工智能、绿色发展与企业融合等。海南省委副书记、代省长刘小明,副省长谢京等领导出席了论坛全会,来自政产学研界的500多位代表参加了本届论坛活动。

  ——END——

  欢迎关注【华商韬略】,识风云人物,读韬略传奇。

  版权所有,禁止私自转载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