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坠机,中国航空业已陷入绝境?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4喜欢:1

  文 | 华商韬略 酥酥

  4月20日,民航局公布《“321”东航MU5735航空器飞行事故调查初步报告》。不过,备受关注的事故原因还未有结论。

  此次空难,让中国民航超1亿小时、逾11年的飞行安全记录就此终结,飞机在国内的信任度也受到重创!

  出于对安全性的考虑,“非必要不选择飞机”的观念“深入人心”,给这个本就摇摇欲坠的民航业一记重锤。

  其实,在这场空难之前,中国整个航空业就已经陷入了困境,直接原因便是疫情。

  2020年以来,疫情多点频发,为全面落实“外防内控”的抗疫要求,国内航班量骤减,航运客运需求也大幅下降。此外,旅游业表现不佳,也反映了出行市场的冷清。

  据民航局披露数据,2020年民航旅客运输量为4.18亿人次,同比下降36.7%;2021年民航旅客运输量为4.4亿人次,同比增长5.5%。

  近期,上海防控形势严峻,2022年3月,旅客吞吐量80.61万人次,同比下降76.86%,而上海作为全国甚至全球的航空枢纽之一,被迫按下“暂停键”,影响十分巨大。

  还没从疫情中“缓”过来的航空公司,又遇上航油价格上涨,被拉向亏损的更深深渊,让民航行业雪上加霜。

  2015-2019年,航空公司盈利近1604亿元,疫情发生以来,航空公司亏损达1706亿元。也就是说,疫情期间的两年零两个月,已经亏掉前5年的全部利润。

  根据2021年各公司年报,国内几大上市航空公司均有不同程度亏损。其中,中国国航东方航空南方航空均出现百亿规模的巨幅亏损,分别达166.4亿元、122.1亿元和121.03亿元。

  但如炸雷般的噩耗还属行业巨头海南航空

  成也扩张,败也扩张。海航盲目的“买买买”,终遭到反噬,2017年爆发流动性危机,高峰时总负债达7500亿元。

  债务缠身的海航通过“卖卖卖”开启自救,2018年,完成了近3000亿元规模的资产出售。祸不单行,海航集团原董事长王健意外去世,海航再次陷入“动荡”。

  创始人之一的陈峰重回海航一线掌舵,加上原本积累雄厚的实业资本,本能让其走回正轨,可突如其来的疫情加剧了海航的现金流危机,成了压垮海航的最后一根稻草。

  2020年一季度,海航亏损金额巨大,“自救”无果,只能申请破产重组。

  历时逾两年,2021年4月24日,海航集团官方宣布,海航集团等321家实质合并重整计划已经执行完毕并获得法院裁定确认,至此,海航集团风险处置工作终于尘埃落定。

  疫情反复、坠机阴影……被“卡顿”三年的中国民航业亏多盈少、命运多舛,整个民航业都迫切希望早日战胜疫情,恢复昔日荣光。

  ——END——

  欢迎关注【华商韬略】,识风云人物,读韬略传奇。

  版权所有,禁止私自转载!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删除

全部讨论

2022-05-02 13:40

这文章,如鸡肋。

2022-05-02 21:59

基金抓紧抱团航空公司,2060年航空一定行的

2022-05-02 22:38

11年有一亿小时?数学是飞机老师教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