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胖的中国富豪:一个个看似都比李嘉诚有钱,却经不起风浪

发布于: 雪球转发:10回复:21喜欢:12

  文 | 华商韬略 程锦

  过去20年诞生了不少中国富豪,公司市值动辄千亿市值,富豪坐拥上千亿财富,有数据显示,18年间,中国最富有人群的财富暴增了将近36倍。

  然而富豪的财富经不住考验,一旦遇到政策打击、机构做空、并购过激等,就会陷入财务困境、债台高筑、身价骤降,个个“现出原形”。

  首富原来都是“虚胖”?

  过去,互联网风口造就一大批富豪。但互联网大佬的首富位置并不稳定,马云、马化腾、黄峥、丁磊曾经轮流做首富。

  实体经济也诞生出一批富豪。2010年,娃哈哈集团董事长宗庆后登上了首富的宝座,而今年1月,农夫山泉创始人钟睒睒,因农夫山泉股价大涨,以896亿美元的身家一度超过巴菲特,成为全球第六大富豪。

  房地产更是富豪集中地。不少企业到处参股并购,不断提高资产负债率,扩大自己的资产规模。

  万达、恒大们依靠着快速攀升的红利已经赚得盆满钵满,彼时意气风发的王健林更是在2019年提出那个广为人知的小目标:先赚他一个亿!

  风水轮流转。仅过了几年,不少企业市值大缩水,富豪纷纷现出原形。

  有的被机构做空后,银行停止贷款,资金链断裂。2015年5月,汉能遭做空机构精准打击,市值一天蒸发1442亿港元,李河君身家瞬间蒸发近1000亿港元。

  但互联网大佬的日子也不好过。在今年上半年各项政策的冲击下,互联网巨头市值骤降。今年3月5日至7月27日期间,几大中国互联网最具权势的人物身家合计缩水近1000亿美元。

  房企同样难过。虽然房企们这几年去地产化、轻资产转型口号喊得响亮,万达转攻商业运营、文娱影视,不断变卖资产,恒大又是造车又是开酒店,但依然无法降低负债率。

  万达负债最高达到4000亿元,这些年为了断臂求生,资产从2500亿缩水至500亿,王健林身家同样也是缩水千亿,但幸运的是,这一波在当时看起来是有些“狼狈”的举动,其实是深谋远虑。今天,当地产富豪们四处发求助信,首富负债万亿基于堵窟窿时,王健林却成为最被羡慕的人。

  017-2019 年的 3 年间,恒大地产的总负债规模扩大了一万亿。恒大全系市值蒸发1万亿左右,其中恒大汽车宣布终止回A,市值蒸发6000亿港元,许家印身家单日蒸发21亿美元。

  跟高净值富豪李嘉诚比,很多富豪们还是差的很远。

  比如钟睒睒在农夫山泉上市前,将公司账上约105亿现金分了红,但远比不上当年李嘉诚一笔买卖赚上千亿。

  马云、马化腾的公司在过去几年最高的年利润也不及李嘉诚的长和,1999年长和的年利润为将近2000亿港币。

  这些富豪身家财富快速跌落,对于企业是个警示:

  在猪都能飞的风口期扩大规模、快速赚钱还是次要,难的是如何保持企业规模的稳定性,在衰退周期能够站稳。

  不少公司通过举债投资、持股套现、或短贷长投,买入不良资产,却没有创造价值资产,不具备盈利能力、现金流能力、持续性发展能力。

  短期内实现财富骤增,也更容易在潮水退去后现出原形。

  不少人靠股票市值成超级富豪,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一旦市场对股票的信心不佳,大量散户抛售股票,富豪身价财富自然就会急剧缩水。未来还能出现下一个李嘉诚么?

  ——END——

  欢迎关注【华商韬略】,识风云人物,读韬略传奇。

  版权所有,禁止私自转载!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删除

全部讨论

2021-10-02 22:15

巴菲特和利弗莫尔的区别,一个稳健不冒险,一个无所不用其极

2021-10-02 21:06

真能胡说八道

2021-10-02 22:57

估值和现金是完全不同的。前一阵子,茅台值3万亿,现在只值2万亿了。估值变了,可是那些老板的股票还在那里。就好比在茅台3万亿的时候,把所有的股票都卖出去,是卖不到3万亿的,因为股票价格会变

2021-10-03 13:21

割肉有两种。一种是主动割。疼,却是自愿的,就像下围棋,为了大局,不得已放弃小利。还有一种是被动割,就是屎到屁股门,不得不拉,那就不管什么地方什么场合,是否斯文是否儒雅,什么后果,都顾不上了。
在房地产这个畸形市场,很难想象在二十年高速暴涨的红利期。各家房企却都是微利。有人说钱都让卖地的挣了,房企只能喝汤。但是就有那么一家李氏房企,在吃尽了房价上涨红利,然后拍拍屁股走人了。人家是怎么做的?
很简单,拿一块地,先盖成房子,捂着过十年,等价涨上天再卖。有人说不对啊,禁止捂盘惜售啊。可以变通一下,先招租嘛,等租够十年,再精装一下,顺便给提价增加点砝码。
那为什么其他的房企不这么做啊?因为贪啊,买一块地的钱,加上杠杆就能买十块地,这种好事谁不干?四海龙王来了,虾兵蟹将来了,小鱼小虾来了,最后连虾皮贝尖鱼子酱都来了,在这片红海里,大家备齐子弹用足杠杆争抢着拿地,谁拿的少谁吃亏,甭管多高的价先拿了再说。一轮轮的抢又造成价格猛涨,然而谁还管价格,反正拿了地盖了房就能出手,出手了就稳赚,傻子才不上呢。
然而银行是有风控的,到点得还。刚性还款前提下。房企们,只得盖好了赶紧出手,甚至没盖好,就先预售期房,回款了赶紧给人家还了。虽然知道再等等还能涨,但谁也等不起,而且利息都把利润吃的差不多了,趁还能赚点赶紧出手,拿了钱再投入下一轮抢地大战。就这样在这二十年的大牛市里,房企们进进出出,拼了老命挣钱,却错过了整个大牛市,手续费倒没少交。听起来倒挺像散户炒股的。这还没完,出来混总是要还的,牛市虽然你没吃着肉,但毕竟牛市来过了,而世间万物否极泰来,泰极否来。牛市过了一定是熊市,靠这种玩法赚钱的人还能玩得下去吗?
这时我们的两大主角登场了,一位是王老板,一位是许老板。王老板是江湖的一哥,坐拥无数内外优质资源,且善于对外资产配置。将他国文娱企业买了个遍。嗅觉灵敏的他感知风向逆转,凭借江湖关系打探各种消息,最终确定了自己的判断:此时的风向是降杠杆。
暴风雪还未吹到,但整个办公室却像预见了不详的征兆,空气阴郁凝重。他点起一支烟,使劲吸了一口,却无心下咽,手微颤着,任凭带着热气的烟灰砸在手上,又像无形的云弥漫在视线中。从不抽完整根烟的他,却由着那团微弱的红点,若隐若现嗞嗞地吞噬完每一丝烟叶。决定是困难的,但决定又是事关生死不得不做。
吐出他国资产,向自己竞争对手出让核心资产。曾经白花花掏银子砸下来的,却像卖破烂出手了。自己都懒得再多看一眼,明明是再转头就存不住纵横的老泪。壮士不仅断腕,只要要不了命的都要断,直到顺应了风向。他不是螃蟹,既没有足够的腿,断了也不能再生。但为了活,只能断,必须断。自己从老大的地位栽下来,从前十的榜单被踢出来,现在前百的榜单也是若隐若现……
而后起之秀许老板,才不管什么风向,别人恐惧我贪婪,蒙着头加足马力上足杠杆搞生产。很快就跻身一线,并稳坐老大位置。暴富的和暴亏的其实是一拨人,成就他的素质也必然成为毁掉他的原罪。
这天在办公室运筹帷幄指点江山的他,隐约感到那个结果就要来了。虽然办公室有他设下的秘密逃生通道,他却不想放手这栋由他命名的帝国大厦。以前都是请请客送送礼,什么事不是一顿酒能解决的。虽然知道这次可能不一样,但是还是心存一丝侥幸,也许这次还能过去。他坐在老板椅上,助理递上现磨的咖啡,他抿了一口,不知是浓香还是苦涩。突然,他的嗓子眼被一股热腾腾咸腥味占据,来不及喊助手拿垃圾桶,一口鲜血喷出。助手下了一跳,尖尖的高跟鞋乱转着,身体却不听使唤僵在那里,几秒后才缓过神来,抽出几张纸巾,在桌上慌乱擦着。老许摆了摆手,她怔了一下,好像要说什么。“已经来不及了”老许慢慢站起身,用纸巾简单擦拭两下,显然这满桌子的鲜血是不会被这么两下对付过去的。他好像也预感到早晚要出事。“就没有其他办法吗”带着点哭腔,她是许老板的贴身助理,是她看着他起大楼,看着他迎宾客,现在又要眼睁睁看着他楼塌了。“他们要的不仅是我的帝国,还要我……要我不存在”。他又尝了一口咖啡,暗淡的血色,与鲜亮的咖啡交融成一幅诡异的图画仿佛再昭示某种不详的结果。
嗵嗵嗵几声急促的脚步声,来者不少也更不善。而那杯咖啡好像起了安眠药的作用,让他慵懒地歪在真皮的老板椅上,仿佛下面发生的与他无关了……
若干年后人们提起当初的老王总是一脸嘲讽,“有钱的没有一个好人,这就是报应”“这就有点钱烧的,吃进去的都得吐出来。”“富不过三代,这刚一代就玩完了”。而同样是老许却赚足了同情——毕竟谁还不会给死人一点怜悯呢。而此时半拉身子骨的老王却在偷笑,身在国外的老李一声唏嘘……网页链接

2021-10-03 11:01

李嘉诚玩地产金融的时候,他们还穿开裆裤呢,人家都经历几轮周期了。

2021-11-06 20:26

@巴菲特爱我: 李嘉诚玩地产金融的时候,他们还穿开裆裤呢,人家都经历几轮周期了。

2021-10-03 16:04

2021-10-03 12:36

政策性风险

2021-10-03 10:53

一条命难言永恒

2021-10-03 10:27

穷问富 富问路 有钱有路问劫数 至理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