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汽陈红拒绝向华为交出“灵魂”,无关对错但事关生死!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2喜欢:1

       文 | 华商韬略 joe

       或许人们误会了上汽对华为的决绝,真不是上汽不爱国,充当外资的外办。

       “与华为这样的第三方公司合作自动驾驶,上汽是不能接受的,这就好比有一家公司为我们提供整体的解决方案,如此一来,它就成了灵魂,而上汽就成了躯体。对于这样的结果,上汽是不能接受的,要把灵魂掌握在自己手中。”

       近日在上汽集团股东大会上,当被投资者问及是否会考虑在自动驾驶方面与华为等第三方公司合作时,上汽集团董事长陈虹这段甚为决绝的表态,让自己出了圈。

       但这段话还有下半句,“上汽集团百度和华为都有很多合作。与华为在5G方面和互联网生态方面也有很多合作项目。华为‘我们’很熟的。”

       就像华为一再声明不造车一样,站在汽车行业巨变的当下,老牌车企与科技公司如何在行业洗牌中找到自己的位置,上汽、华为都看得很透彻。

       华为和上汽的所谓冲突,是新造车时代汽车厂商与供应商关系变化的缩影。

       早在智能汽车概念刚兴起时,上汽就与阿里合作,推出了首款互联网汽车荣威RX5,抢占了智能汽车高地。

       当时,上汽为这次合作举办了极为高调的发布会,陈虹、马云、阿里巴巴CEO张勇与时任锤子科技CEO罗永浩等一众大佬联手站台。

       今天,大多车企都已意识到,相较于过去重视汽车产能和机械技术而言,未来交通工具,智能化与信息技术才是价值的决定性因素,这不仅是取代发动机等新核心竞争力,更是利润源——截至2021年Q1,特斯拉自动驾驶包收入已超6亿美元。

       所以当手机的市场红利坚定时,雷军等一众手机大佬对造车跃跃欲试,华为也不遗余力要赋能传统车企。

       市场对于上市车企的估价,也从衡量销量转变为衡量用户价值。曾是A股汽车龙头的上汽,市值反倒比不过蔚来等造车新势力。

       陈虹在股东大会上的表态,反映了传统汽车圈整车企业的行业性焦虑——在电气化与智能化转型之际,车厂正逐渐失去主导权,包括陈虹这次提及自动驾驶领域。

       自动驾驶整合了传感器,算法,芯片,v2x技术,车载os,高精地图等多种尖端科技。如果任凭单一供应商打包整体解决方案,必然陷入被支配的恐惧。

       而在传统造车时代,即便如博世等在关键零部件上游垄断地位的供应商,也不会触及车企根本——发动机、变速箱等有关“灵魂”的核心部件仍掌握在传统车企手中。

       然而,这些传统车企引以为傲的竞争优势,却被电动车完美绕开了。如果把智能方案也交出,那么车企将无险可守。

       上汽完全放手交给华为,也不符合行业的规律。

       部分车企会通过入股,或者合资成立公司方式,强化自己对供应链的控制,如上汽和丰田汽车一起投资自动驾驶技术momento,投资智能驾驶系统供应商天瞳威视,与奥地利TTTech Computertechnik AG合资推进智能驾驶中央决策控制器(iECU)集成开发等。

       没有利益绑定,自然无法放手将“灵魂”交出。所以在上汽看来,以打包自动驾驶等方案的方式,与华为进行深度合作颇具风险,谁也不想奋斗一辈子成为富士康“打工人”。

       上汽并不是没有锻造自己的“灵魂”。除上述合资动作外,其在2020年率先实现国产AI芯片量产上车的智能芯片企业地平线,上汽早在B轮融资时就成为了它的股东。

       上汽还与阿里张江联手打造的新品牌智己汽车,通过资本形式融合各方优势,已经可以实现城区40分钟的自动驾驶零接管,年底可实现点到点的完全自动驾驶。

       为了加强智能驾驶系统相关技术,去年上汽成立了自己的软件公司零束,全球首个汽车SOA平台也由上汽在2021年四月发布。

       上汽还通过子公司捷氢科技,中海庭,联创电子在氢能源,高精地图,域控制器等核心技术领域提前布局。

       虽然整体打包合作没有希望,但并不意味着华为没有机会撬开传统车企的门,他们忌惮的只是把自己命运全部交出,但也接受拆分式的合作。看看小康集团的赛力斯、北汽极狐就知道,华为的品牌加持对车企是多大的诱惑。

       这不,上汽“不要”的华为,转手就被大众牵来合作了。

       7月7日,华为宣布已经与大众汽车集团的一个供应商达成了专利许可协议。该协议包括华为4G标准必要专利(SEP)许可,涵盖装有无线连接功能的大众汽车。有消息称,该协议是目前为止华为在汽车领域达成的最大许可协议。

       自然,上汽大众也在范围内。

       既要灵魂也要躯壳,这是很多大车企的想法。

       上周,长城汽车举办了科技节,发布了112项创新科技成果,包括线控底盘,无钴电池,混合动力总成,自动驾驶技术等多方面,许多都是来自于长城旗下的技术公司,比如说蜂巢能源,蜂巢智行,未势能源,毫末智行,仙豆智能,诺博汽车等公司。

       长城对外宣布,到2025年研发总投资达到1000亿元,那这些汽车科技公司能够丰富长城汽车上市公司的价值,自身也可以通过独立融资走上市之路。同时根据这些技术成果还可以成为其他车企的供应商,带来更多的收入。长城制定了到2025年实现6000亿营收的目标,并不是只靠卖车来实现。

       软件定义汽车的时代来临后,传统的汽车制造商是否能跟上时代潮流,掌握核心技术会成为关键所在。

       上汽对待华为的态度,同样也为传统车企敲响了一记警钟。未来,车企将与科技公司,互联网公司,出行公司抢占核心技术话语权、用户资源的竞争势必更加激烈。

       这条新的赛道,早已经悄然展开。

       ——END——

       欢迎关注【华商韬略】,识风云人物,读韬略传奇。

       版权所有,禁止私自转载!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删除

全部讨论

2021-07-14 14:12

让他先学会好好说话,事干不好,甩锅倒是会,有啥灵魂?

2021-07-14 14:33

能要点脸退休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