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公教育学习笔记

发布于: 雪球转发:10回复:31喜欢:11

$中公教育(SZ002607)$  最近看中公教育,上雪球看有没有大v对中公基本面有什么看法,好省点力。发现大多数都是对近期新东方的评价和一些技术分析。感觉自己需要从头研究,反正都做了,索性发上来,毕竟不能总偷瞄别人的,时不时也得分享一下,为大家做做贡献。先利益申报一下,本人已经在5.85建仓中公,并且6.25做过一次小额的加仓动作。虽然尽量避免,但分析上可能也会有利好的偏差。此文也仅作抛砖引玉,希望更多潜伏在中公的大v出来指出分析上的问题,或者完善逻辑。

首先是对教培的看法。教培是不存在迭代的消费。教培只有内容、渠道上的变化,不存在被替代的可能性。所以如果是超长期的投资期限,教育肯定是带来正向收益的。但对于我这种势利小人,单凭这点,是没办法让我买入并持有的。我对现阶段教培的看法是困境反转的消费。里面有两个关键词。1、消费,2、困境反转。

先说消费,消费属性的产品因为ToC,所以非常透明,容易研究并且有切身的体会。客户的需求能直接反馈,不需要经过上下游传导。消费的壁垒在于品牌和规模。说说对品牌的一些拙见,品牌是植根于客户内心对企业所提供服务的一种认知。这就是为什么新东方在线直播带货如此成功也只是被老俞说成是摆脱现有困境的手段而不是战略上的转型。如果新东方改直播带货了,给新东方品牌带来的打击是毁灭性的。新东方这么多年打造的诚信负责、真情关爱、好学精进、志行高远的核心价值在某部分是和带货有矛盾的。通过这个可以反观豆神、昂立,死命往直播带货上靠,明显的就是蹭热点做股价。教育转直播带货是没有优势的,更别说持续性。降维打击的反作用就是资源浪费,价值的减损。所以在教育行业里谁依旧在坚守品牌价值,谁反而能跑的更长更远。再说规模,中国334个地级市、394个县级市、1418个县、54个县级地区。这个可以作为中公教育作为教育龙头最终态布局的参考。我们按现在布局基础往下推算。中公根据2021年年报,中公教育在收缩后共有1508个教育点。超一线城市4个,共有教育点31个,其中上海最多有20个,平均数8个/城。一线城市15个,共有教育点87个,杭州最多有20个,平均数6个/城。我们按二线城市30个,平均4个/城。三线城市70个,平均2个/城。三线后及县级单位平均1个/城推算,中公开店最终态应该在2280个门店左右。这个应该就是中公教育开店的最终规模了,比现在1500家大概还有50%的空间。从已开店规模上看,没有任何一家职业教育机构拥有中公的规模优势。这个规模就跟K12的好未来比也不逊色的。店的规模代表了触达规模,教育是强粘性零售,中公的公务员及企事业单位招考培训又是刚需。规模决定了行业红利向哪倾斜,也决定了生存线。如果往里再说一说,开店规模*平均店营收*自然增长率基本就可以算出中公的营收状态了。如果按疫情前的店营收算,831万/店,中公的营收应该在189亿左右,并且按年5%产品涨价。中公的毛利率大概在60%,净毛比1:3,净利润应该在38亿左右。教育行业的PE把牛熊拉平看,大概是30倍。套入中公的净利润,市值平均大概1100亿左右。这大概就是正常状况下,中公的价值。

再说困境反转,个人看法,现在教育行业是困境反转了,至少已经触底了。我是这么识别中公的困境的。1、自作孽不可活困境:开展协议班,为考试结果打保票,过了钱客户出,不过钱公司出。这损招主要是借壳遗留问题,为了完成2020年止的3年对赌,虚增了很多收入,做大利润。锅还得2021年自己背,导致退费现象出奇的夸张。2、教育行业整体的政策影响:从这看,中公属于错杀,职业教育应独立于k12教育看待,但由于行业资金逃离,中公也跟着挨刀。3、防控影响(怕影响不好,略去YQ两个字):懂得都懂,聚集限制,封城等,对人流聚集行业都会造成影响。最近可谓是曙光初现,协议班减少,行业政策松动,学而思门店又开了起来,各地疾控逐步放开。

说说不确定性吧:

1、中公教育是市场上唯一一家公务员招考培训机构(还有个华图教育在新三板挂牌,多次尝试港股上市无果),附带的还有事业单位及教师培训。营收中接近75%于政府和国家招聘相关。2022年,公务员迎来大扩招198492人,同比增长接近10%。报考人数将近535万。公务员的扩招对于公务员培训龙头来说是一个难得的利好。今年公务员考试延期让公司一季度业绩承受相对较大的压力,掩盖了公司精益化管理带来的成效。使得一季度财报并不好看。二季度本来就是淡季,所以疫情对中公的影响应该没有一季度大。中公二季报应该还是不好看。

2、财报的短期借款太夸张,一个收现金的公司能产生如此大的短期借款(即使可能源自协议班),外加上李总和他娘50%的质押率确实容易让人产生不信任感。若非王振东在将近7块左右的时候增持8000多万股,这条足以让我不敢进场。

3、中公教育的资金管理问题,这公司有17亿的固定资产确实让我有点吃惊,细了解原来是有房地产投资。我的感觉是李总飘了,教育确实能带来很好的现金流,各种骚操作就出来了,可能是北大的脑子特别好使,但如果公司更为纯粹,可能得更能让投资者更安心。

最后说说持续关注几个方面:

1、短期借款情况(估计跟协议班关系紧密)

2、国家政策的风向

3、开店和店均营收的增长情况

全部讨论

2022-06-20 08:31

写得很好,有机会多交流

2022-06-23 06:57

中公教育典型的大而不强,名声在外。在我们这个城市考生中,中公教育的参培率连10%都达不到。很多考生第一选择是本地的公考机构,甚至有外地的考生慕名前来,而报考中公的非常少。同样中公的上岸率也非常低,一个班30多个人,最后考上的能有一两个也算不错了

2022-07-13 13:46

你做过公考培训吗

请问王振东增持在哪看到的

2022-07-07 10:03

现在市场提出一个空的逻辑:冲垮中公的是哔哩哔哩这类新媒体,上面有很多名师教导,内容确实也不差,价格还便宜甚至免费。这个有待讨论和思考。中公目前的缺点,确实是管理层是否造假,防控啥时候结束,

2022-06-23 09:49

mark

2022-06-20 16:06

转发学习

计划全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