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晓森 的讨论

发布于: 修改于:雪球回复:18喜欢:6
没有看张维迎,但是看了林毅夫的北大演讲,与张维迎的辩论和写的书,个人觉得林毅夫更适合中国

热门回复

工业部门调控补贴生产企业,短期是可以快速增肥形成巨头。后果除了刚才说的产能过剩外,还有就是政府投入积累生产,居民民生消费长期缺位,没有消费能力。林说的产业政策,日本台湾韩国都是这么干的,后果就是东北亚不能形成市场,输出美国,关系好可以买,关系不好内循环怎么办

房地产调控死了[献花花],看看新能源车,光伏。政府调控补贴就会形成利益链,产能不能去清,行业恶性竞争。

台湾间谍有什么可信的

房地产的死不能完全怪政府,政府需要控制房地产风险,至于调控补贴,不说中国,全世界都是这样做,保证自己的产业优势,并且中国也确实在新能源/光伏行业里做到了前列

这就扣上帽子了?

日本韩国这么干不能形成市场本身就是个误区。八九十年代的家电与十年前路上跑的车日韩系可能是占大多数。只是因为这些年中国工业的发展。尤其是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蚕食了非常多日韩的市场。工业的发展也带来了很多就业岗位,产能过剩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人民币的购买力。
至于内循环个人认为本来就是个伪命题,中国作为出口大国,居民整体收入并不高,不具备内循环的条件。

这个每个人的评判标准不同,只能留给后世来评定。我个人认为是确实对房地产调控晚了,不够及时。

是不是台湾间谍不清楚,他主张用有形的手来进行调控,补贴,并不是像张维迎那样完全通过市场去竞争。

不能完全,那么是指大部分还是绝大部分责任呢?

有没有可能,你说的那些地方本来就靠着产业政策,形成了庞大市场,国内汽车销量2500万量,是不是大市场?印度目前500万辆,以后也靠着这套,能上2000万以上。欧美全球占比从90年代的7成多,现在只有5成了,未来可能只有三四成,技术扩散,后发追赶,世界变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