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就和看镜子一样

$浪潮信息(SZ000977)$

日本的名义GDP增长率自1986年的2.83%冲高至7.15%。整个社会都是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政府开始了大规模的城市建设,企业在世界各地投资房产,上层社会纷纷用打高尔夫或滑雪来彰显自己的身份,普通上班族也都挥舞着万元钞票争抢出租车、经常出入银座等高档消费场所。这段经济景气的大好形势,从1986年12月开始至1991年9月结束,持续了58个月。

泡沫中都会膨胀,日本作为单一民族国家,最厉害的地方是,对别人狠,对自己更狠。虽然做事死板程序化,但为了长远利益和战略核心,愿意作出巨大的调整和牺牲,战争时期人民群众敢捅自己的首相,和平时期首相敢捅人民群众的超级泡沫。

因为身处多地震的岛国,极强的战略危机感是写在了日本人的DNA里。作为战略纵深小,人口稠密的外向型国家,日本有三大战略安全不可触碰:粮食安全,能源安全,和全球贸易安全。广场协议压制了日本的贸易收入,中东的石油压制了日本的贸易成本。如果未来再来一轮1970年代的全球石油危机,对日本的影响将非常剧烈,随时可能成为致命一击。

与其被外部力量打倒,不如自己动手推动转型,转型之前,1985年起由日本政府通过宽松政策推动的经济泡沫。泡沫是一次巨大的资源交换,交换完毕,就到了然后为了战略安全,捅破泡沫。割韭菜出清的时候。

当然,捅破泡沫的时候,还是做了很多的长远安排:

第一,产业升级:早在《70年代产业结构设想》中,日本为了克服日元升值可能带来的萧条,就力主要推动:中小企业的国际化,重视环境,以人为本和知识密集化等四个目标。

第二,淘汰落后产业:日本是岛国,能源粮食都在别人手里控制着,要往上走,只能做人口占用少知识密集型的产业尖端的事情,而不能做傻大黑粗的高能耗高污染行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早期为了发展,什么行业都做,迅速成为世界工厂,增长粗放,高能耗,高污染问题突出,但重化工业比重非常高,而且普遍追求数量生产,高精尖产品领域差很远。为了实现转型,日本政策上支持创新,其他该死就死,并且限制企业规模,人力密集型的业务统统去海外做。那些被淘汰的企业,聪明的已经在牛市中完成了套现,进入到产业升级或者海外发展进行资本输出的阶段,不聪明的,只能就地掩埋了。

第三,淘汰一批人:利用大萧条,淘汰一大批中年人,对于已经无力进入国际化时代的中年人,放开色情业管制和AV,让他们看色情片消遣,看动漫,让他们醉生梦死,对于还想工作的,一边通过政策稳定和社保支撑,另外对于服务业减税,让中年人们去开出租端盘子。

其他还有政策,比如推动大型企业搞太阳能研发和氢能源开发,推动核电建设等等。对于支柱性产业如钢铁,石化,水泥,造纸,电力,化肥等耗能产业都制定了严格的节能目标。推动工业企业向附加值高而且劳动力吸纳能力强的汽车,机械,电子加工等组装型产业转移,当时的日本与今天的中国,基本如出一辙。日本的安排很缜密,滴水不漏。普通人眼里看到的是全球最大的房地产泡沫破裂,政府赤字率逐年抬升,大批工厂企业倒闭破产,普通人的财富持续缩水,甚至出现厌消费现象,政府眼里看到的是长期的战略安全正在提升,以及财富的重新配置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