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观察:佣金大战早晚要来,国内券商准备好了?

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转发:1回复:7喜欢:2

美东时间10月1日,当中国人还沉浸在国庆节的喜庆气氛中时,大洋彼岸的美国股市却是“闷雷阵阵”,PMI不如预期拖累三大指数下跌,而美国本土券商受害最为惨重,因为就在一天之前,美国折扣券商的“鼻祖级”公司$嘉信理财(SCHW)$ 宣布全面取消在线交易美国和加拿大交易所挂牌的正股,ETF和期权的佣金,直接将美国股市的“价格战”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也直接拖累竞争者$宏达理财(AMTD)$$亿创理财(ETFC)$的股价同时出现大跌,这两家公司被迫将佣金也降为零,而行业内的另一位有力竞争者盈透证券(以下简称IB)虽然没有普惠性降价,但是也推出了免佣金的交易服务IBKR Lite以招揽客源,一时间折扣券商血流成河……

须知,大洋彼岸的价格战火,在这里威力同样不小。

1:取消佣金细节如何?

根据嘉信方面的最新公告,此次取消的是所有通过在线下单(包括PC端和手机客户端,不包括电话下单)交易美国和加拿大交易所挂牌的正股,ETF和期权的固定佣金,其他监管费用(包括但并不限于SEC和纽交所收费)是照常收取的。在调整过后,如果通过嘉信在线交易美股和ETF的话完全不收佣金,期权也仅收取每张0.65美元的费用。

需要注意的是,这次嘉信的免佣金是全面性的,不论账户大小,也不论账户类型,一律适用。

2:美股券商怎么收费?佣金没了怎么赚钱?

收费方式:一般而言,美股券商根据类型和订单的传递方式等不同,收费标准也是五花八门,但是基本上都可以归到以下几类:

1:一口价。部分折扣券商默认的收费模式是不论单笔交易量大小,不论目的地交易所,单笔划一收费。这样计算起来倒是很简单,不过对于高频交易和短线交易而言,这样的交易方式在成本上并不友好。以嘉信为例,在本次免佣之前收费就是一口价,每笔4.95美元。

一般而言,此种方式下的收费是包括杂费在内的(IBKR Lite交易美股时即是如此),但个别券商可能不同。另外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有的券商在计算此类收费的时候是按照每笔成交而非每笔订单来计算的(例如,如果订单太大被拆分成三次成交,则需收取三份而非一份费用)。

2:按股数收费。部分国内折扣券商(例如老虎,富途,雪盈)由于成本考虑本身并非直接接驳交易场所,一般是通过IB或者其他美国本土券商执行订单,所以其收费标准上也或多或少向其靠拢了,以老虎为例,它的佣金就是$0.0039/股,单笔$0.99起收。而在美国本土来说,部分券商为了招揽大交易量客户(包括但不限于日内交易者),一般在按股数收费的基础上还会附加返佣(相关解释详见文末)或者是阶梯收费(交易量越大越便宜),例如IB的IB Pro服务即是如此。

需要注意的是,此种方式下佣金和其他杂费通常都是分开收取的(IBKR Pro交易时即是如此)。

3:按交易金额的百分比收费。此种收费方式在美国本土券商来说较为罕见,一般适用于交易低价股(通常以1美元为界,不包括场外OTC的个股)或者是大量交易。

免佣金之后:对于美国本土券商而言其实影响并不明显,以嘉信为例,其佣金占总营收的比例不到10%,而其他券商该比例也多在30%以下。除了佣金之外,在交易方面美国的折扣券商其实还有另一条重要的“生财之道”,就是订单流销售收入(相关解释详见文末)。

3:东亚地区的券商一般如何收费?

(为方便比较,以下均不包括杂费)

香港:本地的券商一般情况下是按照成交金额的一定比例收取费用的,根据券商不同收费标准也不一,多数老牌券商的标准佣金都是落在0.1~0.25%区间内很少变动。不过近几年一批内地资本在香港纷纷设立券商,内地收费标准对香港本土券商也有所撼动,例如耀才证券对于内地客户在线开户者,首年港股佣金全免,而次年起也只收万分之一(沪股通和深股通每笔交易金额万分之一,最少收5块人民币),至于另一家老牌券商一通证券则更加激进,港股永远免佣,而沪股通和深股通每单交易只收5块人民币。

台湾:行业内的自律规定将标准佣金上限确定为千分之1.425(0.1425%),各券商还会根据自身情况对于在线交易客户有所折扣,截至去年9月多数都是65折或者7折,部分中小券商为招揽客户还开出了在线交易有条件1.68折的超级特惠(对应的实际执行佣金为万分之2.394),但是多数券商都是20新台币起收。

日本:作为亚太区域内为数不多的发达国家之一,日本的金融市场十分发达,券商俯拾皆是,而在收费方面则更是百花齐放,除了前文当中提到的三种方式之外,日本还独创了交易金额靠档收费,根据一天之内的交易金额(包括两融)来决定当时使用的佣金标准。以松井证券为例,如果一天之内的交易金额低于10万日元则免佣,如果开立了信用账户,则前六个月之内单日不满30万日元也适用免佣。另外,日本券商对于两融日内交易一般也有特惠,像松井证券就对日内信用交易免佣。

(需特别注意的是,根据日本最新的消费税规定,所有佣金必须外加10%的消费税)

4:中国内地券商的佣金现况

自从国金证券2014年推出“佣金宝”服务以来,市场佣金水准飞流直下,截至目前一般散户如通过网络开户并通过在线交易(不包括电话委托),绝大多数都能享受到万分之3的佣金标准,对于交易量特别大的个人客户有的券商会开出万分之2,而对于更大交易量的量化基金等机构客户,今年初有北方券商甚至已经开出了万分之1.2的“吐血价”。

万分之1.2是什么概念?要回答这个问题,需要考虑到中国券商成本中规费的三个构成部分:证券监管费、经手费、过户费。其中,经手费为成交金额的万分之0.487,过户费为成交金额的万分之0.2,证券监管费为股票成交额的万分之0.2,但对投资基金及债券免征证券监管费,这样综合折算下来,A股的交易规费大约是万分之0.887,而基金和债券的交易规费大约是万分之0.687,综合下来万分之0.7不到,如考虑到券商的综合人工等其他支出,对于中小券商而言,万分之1.2已不仅是“吐血价”,更是“自杀价”。

需要补充一点,中山证券曾在2014年实践过完全零佣金,但是不久即被监管方面驳回,而东航期货也曾有过类似尝试。

5: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低佣金作为A股向发达金融市场迈进当中的一个必经阶段,个人认为持续时间并不会太长。中国券商和美国券商在各自的市场当中所面临的竞争很多方面多是非常相似的,而中国券商在低佣金方面的步伐不比美国慢,在发展策略上更为激进,不久的将来若是中国的中小券商由于扛不住佣金大战的压力要求重新启动零佣金,这也并不奇怪。

但是另一方面,若是券商对于佣金的依赖还像现在这么大的话,零佣金重新启动之日恐怕就是中小券商的生命开始倒数之时。

总而言之一句话:不求变,毋宁死!


(名词解释:

返佣:美股当中的返佣主要指的是交易场所对符合特定条件的订单会返还费用,之所以会出现此种原因主要与美国股票交易场所的特殊性有关。在美国,股票可选上市的交易所仅有纽交所和纳斯达克,而可以交易这些股票的平台却有数十个之多,这当中有交易所自营的平台,例如纽交所的ARCA,芝加哥期权交易所旗下的BZX和EDGA,也有私营公司的平台,除此之外还有部分暗池(其交易报价信息不会被公开发布)也可对散户提供交易服务。由于竞争者众多,为招揽订单增厚自家的流动性,部分交易平台对于能够增厚流动性的订单(例如,卖单挂在卖一价等待被成交)会返还一部分乃至全部费用,相应的,如果是主动吃单(例如,买单挂在卖一价主动吃单)不仅不返费,而且收费标准相对还会高一点。

订单流销售收入:在交易美股的时候,散户如果通过折扣券商下单,由于交易成本原因,多数情况下订单并不会直接流入交易所,而是会流入已签约的特定交易平台和其他订单撮合成交(个别情况下甚至连平台也不去,直接在券商内部撮合掉了),此时散户订单由于被券商“卖”给平台,在券商方面便自然产生了订单流销售收入,而该笔收入绝大多数时候并不会直接返还到散户手中。

相应的,如果希望自己的订单直接被送到自己指定的平台或是交易所成交,有的券商并不支持(中国的美股券商此情况居多),而有的券商需要额外加收费用。)

风险提示:

1:本人/吾等在此所做出的对相关投资类别等的推荐,评价等内容,均系本人/吾等在经过勤勉,尽责,中立,完整的研究分析之后所做出的符合当时情况的结论,仅代表个人观点及立场,读者应在咨询身边的专业人士后再行决定,不能也不应将之视为唯一的投资依据,如照此投资发生亏损或未能达到盈利目标,本人/吾等概不负责,同时本人/吾等明确拒绝与之相关的任何法律要求;

2:文章中引用的行情数据及/或新闻信息等内容均为本人/吾等从公开渠道获得,可能由于信息传输缘故与原始信息有所偏差,届时请以官方的原始信息为准,任何其他渠道所得信息仅可供参考之用。如中文信息与原始信息有歧义,同样以原始信息的语种为准,中文信息仅供参考(但是,事前已经指定按照中文信息为准的除外);

3:文章中引用的行情数据及/或新闻信息,参考资料等在未特别注明的情况下可以且仅可用于非盈利性用途,未经原授权人许可(包括但不限于书面或电子等形式授出的符合法律法规定义的许可)不得转作他用,本人/吾等明确拒绝因为不当使用该等数据及/或信息导致的任何与之相关的法律要求,并保留与之相关的追索权;

4:上文当中对于相关事件/特定公司/品牌所作的叙述和/或评价能且仅能代表本人/吾等在写作本篇文章时就当时公开可得信息所作出的独立观点及立场,可以且仅可作为参考之用,读者在阅读时应当根据个人情况,自行判断其是否符合个人的投资需要,不能也不应将其视为本人/吾等对同类事件的一致性判断,由此产生的误解以及导致的相关法律事宜,本人/吾等概不负责。

5: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全部讨论

2019-10-14 23:47

期待变革

2019-10-14 09:09

先学美国的退市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