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Android转发:2回复:13喜欢:3
在经济工业化的初始阶段,的确是可以通过产业升级带动居民收入的提高;因为初始阶段是短缺经济,不需要考虑市场需求,不管生产什么产品,只要有能力生产,就有需求,当然是生产更高等级的产品利润更高,扣除资本盈余后,有更多盈余供劳动者分配,居民收入自然提高。
如果到了经济工业化的成熟期,市场已经来到买方市场,面对的是产能过剩和价格下跌;这时候还试图通过产业升级提高居民收入,效果其实是有限的;在收入受限的情况下,市场整体的需求是有限的,即便你提供了更高等级的产品,因为购买力的限制,你也无法获取额外的利润,但产业升级本身是需要成本的,因此这样反而会挤压可供劳动者分配的部分;这主要是通过减少劳动者雇佣量实现(也就是失业)。另外,产业等级越高,通常吸纳的就业越少,因此始终要面对的都是失业压力。
在这种情况下,从理论上说,应该反过来,通过提高居民收入,扩大市场需求;这样可以增加就业;同时,更高的收入才能支撑更高等级产品的利润。否则,只能是掉入无休止的内卷,不论怎么升级,也体现不到产品利润,当然也无从提高居民收入。
这些讨论自然是建立在内需驱动上,当然,也可以抬杠说,我依赖外需驱动;
外需驱动这件事,在初期阶段一点问题都没有,因为本来就是别人不要的脏活累活;但到了成熟阶段,你增加的每一份收入,就是别人减少的,别人还愿意把需求给你才怪;对等是最起码的要求,也就是你占我多少份额,同时你也得给我多少份额。总试图占别人的市场却不愿意增加自己的需求,这样的生意不管怎样都维系不住。这时候如果还试图通过压低劳动成本保持竞争力抢夺别人的市场,除了增加别人的敌意和降低自己劳动者的福利外,实在看不出有什么好处。

全部讨论

03-31 11:41

之前看到一种说法,某国因为有着世界铸币权的优势,所以不管印多少钱都能散出去被均摊;而本国因为没有铸币权优势,如果学某国的做法,货币散不出去会引发恶性通胀。还有一个原因本国以制造业立国,在生产力没有跃迁的情况,要盈利就只能卷成本,天然是输出通缩的。

第三产业不够发达,这才是吸纳劳动力的抓手

03-31 11:43

确定,上海又在买冰箱补贴1000块了,新冰箱难道能有炒菜功能。我们为什么要因为1000块换冰箱呢…

04-13 09:20

04-01 01:01

03-31 22:25

国运呢?

03-31 11:48

其实成熟产业发展到最后,都是无利可图。感觉经济危机的原因都可以归结为供给过剩,需求不足。

03-31 08:33

清楚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