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居行业的若干想法

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转发:12回复:14喜欢:12

思考都谈不上,顶多只算想法。 $顾家家居(SH603816)$   $欧派家居(SH603833)$   $索菲亚(SZ002572)$  

1、房地产对家居行业销售额的贡献到底有多大?不仅指工程渠道,打比方,我投资的房子交付了,我马上订购了一套家居,但是这个房子我肯定不会住,可能出租,也可能不出租。如果家居行业的房地产后周期属性的印记比较深,那么现在是否是撤退的时刻?

2、家居行业的获客成本不仅是高,而且获客效率极低,原因是家居行业属于超低频消费。有5年3年换一辆车的,没听说5年3年换一套家居的。某龙头企业单店收入150万左右,如单客消费3万,那么等于1周才有一位有效客户!不过这和我给N套房子买家居时逛家居市场的体验相符,除了各种活动购物节,其他时间都是冷冷清清。

3、家居的个性化属性极强,家得宝有36000个SKU,宜家有9000个SKU(此处源自券商研报,存疑)。中国的市场非常的巨大,而且需求差异巨大,沿海一二线和内地四五线完全不同,东南西北风格迥异。家居如果要做大,无法避免增加SKU数量,导致管理成本增加,管理难度加大。目前民企管理品质高的,根本没有,157、福报997的倒是不少。在企业管理方面,不是挖几个美的高管或者增加几个管理软件就能解决的问题。

4、经销商承担了太多的职能,营销、服务、设计、安装、甚至运输。那么这个行业服务色彩浓重,于是导致两个情况:经销商的话语权大;小微企业有生存的土壤。

5、家居行业大型企业的隐形成本远高于小微企业。原因见上一条,经销商占据了巨额的利润。但是经销商未必真的赚钱,因为考虑到极其低效的获客效率、人工成本、房租、水电等,有研报测算单店400万营业额才是盈利点。而某龙头企业单店营业额仅仅150万。由于这些原因,家居小微企业可以活得很好、举个例子,在杭州有很多设计师品牌和产品导向的作坊,他们租在改造的工业厂房,通过网络和极佳的口碑获客。由于省去了获客、流通环节的成本、利润分成。结果就是他们售价比大企业低,东西比大企业好。大企业如何应对?

6、西方家居企业,瑞典的宜家、日本的NITORI为代表的场景式家居销售企业(他们比较单纯,家居行业分为生产企业、销售企业。),已经进化成中高频消费的商业模式。我个人认为家居从低频进化成高频的意义几乎等同于猿猴进化成人,国内龙头如果应对?当然你可以说两者是错位的。我说,你这近期是对的,但远期是错的。因为,如果我们用终局思维考虑。如果中国家居不再依赖房地产,以及中国人工费用越来越高(可以预见),家居行业大概率会往宜家模式发展。

7、家居行业退店率高达20%~40%,我不相信一个好行业会有如此高的退店率。“友商死利好我”这种思维有点傻,如果是这种解释就别说了。

全部讨论

2021-06-17 01:18

少有的对家居生意本质的思考,此类话题正合我意可以顺便扯几句。

文中有几点也是自己之前思考过的,但还没有最终答案。比如未来家居公司的终极形态是怎样,中国已经有了宜家,一定就会有国产替代的中国"宜家"?这中间要考虑几个差异因素:1人口密度和结构不同,2国内外电商发达程度3.居住生活习惯等。我认为国产替代不见得在所有行业出现,所以我更偏向未来不会有中国的宜家或家得宝,可能会出现一个互联网+家居巨头和这些国外巨头形成差异化竞争。

另外文中提到小微企业机会和经销商的问题,拿定制家居企业来说相对厂家,经销商不属于强势,先款后货优势在厂家,但经销商也是轻资产,所以在增量市场下大家都很滋润,可是行业内卷早已袭来,要改变效率提高服务质量形成差异化,渠道变革是个出路,而我国互联网信息产业又属于优势产业,所以拥抱互联网行业深刻改革渠道提高效率是传统家居企业未来的看点,贝壳+索菲亚是不是也不错?哈哈。

个性化的小作坊有其存在的必要性,为了迎合一些个性化的需求,但市场总量有限,而且个性化一般用实木,售价高,存货成本高,又是耐用品,导致小作坊基本长不大,而且亏钱的多,很多搞家居专业的文青都是头脑发热的进来开店,最后灰溜溜的转让,最后这些个性化的作坊店成了富家子弟的业余爱好,就和文青开书吧,旅馆,咖啡店一样。很少形成气候,相反,等索菲亚这样的公司做大后是不是也可以回头收购供养一些优质小作坊,为客户提供个性化的服务?
一些不成熟的想法$索菲亚(SZ002572)$ $敏华控股(01999)$ $顾家家居(SH603816)$

2021-06-17 13:35

超低频消费理论上才是本质原因吧,有这个属性在,不觉得集中度提升的逻辑有问题,另外家具产品的形态还是挺稳态的,除非外观或功能出现巨大变化,不然看不到什么新鲜的入局者。毕竟智能家居目前也只停留在智能硬件,还没听说过有产品把沙发床垫做智能化吧。既然供给端变化不大,那还是从上下游成本优势入手,就是不知道这方面是否会有和互联网结合的新玩法。

2021-06-17 09:45

床垫的生意模式是比较好的

2021-06-17 07:26

找好的设计师做设计后把成果拿来打定制化广告,和小众品牌厂商做薄利多销(有点坏),小众之所以小众是因为他们市场和体量以及资金有限。
宜家模式不太可能大面积出现在这里,江浙沪还行,这里更适宜拼夕夕风格,去宜家中产多,而中产多的国家和奔小康多的国家它们还是不一样的。

2021-06-16 22:47

直接买上游$弘亚数控(SZ002833)$

2021-06-17 08:56

不同意小微企业活得好的说法,家装门槛低,过去十年又是房地产黄金十年,进来的人多,这个行业极其畸形,从业人员平均收入低,好多小公司不交社保,内卷很严重。
没有规模成本高,利润低,人就开始想歪招,比如原材料以次充好,熟人坑熟人。少数在圈子内做出口碑的那是活得好,下面是一堆垫背的,一将功成万骨枯

2021-06-16 23:41

小门店可以活得好但是小工厂不好呀,如果没有工厂配合上哪制造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