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厦门象屿2022年报分析

发布于: 雪球转发:6回复:15喜欢:19

1、$厦门象屿(SH600057)$大宗商品产业链服务商,显然只要社会还在运转,对大宗商品采购的需求就会存在,行业没有淘汰消失的可能;

2、2018-2022年,我国大宗服务商CR4市占率由2.1%上升到4.1%,但是日本等海外同行集中度远高于中国,处于寡头垄断格局,所以行业发展空间广阔;海外巨头利润率2%以上,显著高于国内,所以集中度提高以后利润水平也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另外海外市场的开拓以及智能化的升级也让专业的大宗商品服务更具开拓空间。总之,行业的前景还是比较看好的;

3、2011年上市以来公司业绩逐年增长,2017-2022年大宗商品营收复合增速21%,2020-2022年大客户数量复合增速30%。2022年营收增长16%,扣非净利润增长21%,具体来说,农产品营收增长12%,金属矿产增长8%,能源化工增长34%,新能源更是大涨176%,数智化的“屿縺通”也运行顺利。2022年疫情严格封控情形下仍能取得如此高的增长,说明公司的盈利模式具有很强的刚需属性;

4、头部企业CR4的市占率逐年提升,公司率先建立“公、铁、水、仓”的综合物流体系,构建核心竞争壁垒。厦门象屿的营收规模位于前三甲,2015-2022年营收复合增速36%,位于第1,公司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

5、公司加快布局海外业务,国际化业务总额247亿美元,出口业务大增56%,出口国家100多个,国际化业务增长潜力很大;

6 、公司盈利结构中服务收益占比超过70%,交易收益占比30%不到,即便大宗商品价格下降,仍然可以通过做大规模和市占率来实现整体盈利提升,进可攻退可守,大大降低了公司的运营风险。不过,中国人均GDP接近1.2万美元/人,国内不少大宗商品已经进入了转折期,即将进入“零增长”期,所以,未来国内的业务总量只能靠市占率的提升,而不是总体需求量的大幅增长。

7、2022年 1季报营收增长13%,扣除哈尔滨农商行资产减值损失后,归母净利润6.9亿元,同比大增46%。公司仍处于高速发展期。

8、财务面来看,公司2011年上市以来一直从无亏损,2020年以前roe在10%左右,近2年roe达到18%的高度,近10年的营收和净利润都是增长10倍,成长性非常高;账面资金238亿,有息负债197亿,应收账款211亿,仅为营收的5%左右,且大部分在3个月以内,非常安全;应付和预收476亿,由此看公司还可以占用上游资金,存货占营收比例也不高。公司已经没有资本投入,虽然是大宗商品提供者,但实际上是轻资产商业模式的典范,除了一点仓库,几乎不需要什么固定资产投入,这也是公司分红率一直保持在50%以上的原因,商业模式非常好;资产负债率68%,但是实际上是以经营性负债为主,有息净负债率-24%,实际负债率非常低了,资本结构非常安全;近2年经营活动现金流约为净利润2倍,2022年定增32亿,实际上主要目的是引入战略投资者而不是融资,近5年分红都分了41亿,公司实际上并不缺钱。

9、估值来看, 目前股价7.8元,总市值177亿,pe6.8倍,PB1.1倍,股息率7.8%,PE和pb已经是2011年上市以来较低估值阶段了;公司2022年定增价格为6.5元,2022年员工股权激励价格为3.8元,券商的估值大部分在14-20元左右;考虑到公司业绩实际上还处于增长期,且公司品牌价值都有487亿,我认为7.8元的价格可适量入货,但考虑到同行厦门国贸等pb仅为0.7pb,5倍左右pe,因此,若跌破6元左右,可逐步加大仓位,此时股息率都10%以上;出货的话,约17以上,可考虑分批出货。

免责声明:以上分析只代表个人的观点,本人的观点既可能对,也可能大错,而且本人的观点也是动态变化的,公司的经营情况也是动态变化的,读者请根据自己的情况自行判断,所涉及标的不做推荐,各人投资各人负责。

全部讨论

2023-12-27 09:57

厦门象屿2023年三季报营收下降-5%,扣非净利润下降-92%到2亿元,而去年同期为24亿元。业绩大幅下跌主要是大宗商品受经济萎靡的影响价格下跌,导致毛利大幅下降。可见,这是个受宏观经济影响较大的公司,不如消费和医药行业稳定。

2023-09-06 22:31

厦门国贸

2023-09-05 20:00

应付和预收错了吧

2023-07-16 16:45

行业集中度提升,$厦门象屿(SH600057)$ $建发股份(SH600153)$ $厦门国贸(SH600755)$ 这些CR4不仅规模能提上去,利润率也会提升

2023-07-15 22:41

关注2023.07.15 7.83

2023-07-15 07:50

大宗商品行业肯定不会被淘汰,但象屿可不一定哦

2023-07-14 20:14

现在说去年年报有意义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