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酒——中国好行业,《写在投资边上》之145

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转发:1回复:1喜欢:6

因策略数据表格较多,更全、更新内容稍后发布在隔壁公号。敬请关注。

3、白酒——中国好行业

前两篇专栏143~144介绍了巴菲特核心重仓股的共同特征,A股有没有类似巴菲特多年重仓的可口可乐类型的公司?笔者认为优秀的头部白酒公司就与其接近,对于白酒上市公司的关注,始于2014~2016年,并非当下白酒公司股价鸡犬升天后,凑热闹唱赞歌。以下试着分析其投资逻辑:

(1)商业模式好,护城河深而且一直在加宽。白酒的主要原料是高粱、大麦、小麦等粮食,俗话“三斤粮食产一斤酒”(茅台据说需要4斤半高粱),近40年来,粮食产量大,产地多,国家有丰厚的储备,生产者和经营者是大量的农户、粮庄、粮库,他们在酒厂面前没多少话语权,粮食牵涉国计民生,从来不会被垄断,不会坐地涨价,万一涨价了,成本的提高还可以成为白酒涨价的理由。即使没任何理由白酒也可以涨价。

表8.1 2020年主要酒企原材料成本和收入占比

笔者在贵州茅台山西汾酒的年报里没找到原材料成本明细,以五粮液等三家主要酒企为例,2020年度粮食等原材料只占销售收入的14.2%~17.7%,中高端白酒近十年的毛利率多在70%~90%(茅台毛利率93%以上),净利率30%以上(茅台净利率45%以上)。白酒另外一种主要原料是水,源源不断,无穷无尽,几乎是世界上最廉价的原料。成本里还有一项——包装,就是酒瓶子、纸盒子、纸箱子,多数酒厂早些年就把包装生产厂收购了,或者自己建厂生产,“肥水不流外人田”。换高档一些的包装,编写历史更悠久的故事,说说酒文化,说说几百年前就有的窖池,说说独特的工艺和风味,换个广告,销量就“噌噌”涨,瓶子里的酒是不是更好喝了,没几个人知道,因为500、600元以上、甚至1000多元、2000多元一瓶的白酒,基本上“买的人不喝、喝的人不买”,一瓶酒贵了几百元,买来送礼,因为更贵更高档,送礼和收礼的人更有面子了,社会上喝得起的人更少了,被请的人喝着也自我感觉更好了,更别说飞天茅台这种排队也买不到的品种。

邱国鹭说好公司有两个标准,“一是它做的事情别人做不了,二是它做的事情自己可以重复做”,这么暴利的生意,没有人眼热吗?中国从来不缺资本,联想集团试过造酒,行业外的别的公司也试过,都失败了,头部还是那几家,N大名酒,前五的茅五洋泸汾名气更大了,市场占有率更高了。新的入局者,你再有钱买不来一百多年前的老窖池,更别说更早的明清年代老窖池。还有文化呢,品牌呢,几十年培养的喝酒习惯和口味呢?早就形成“心智垄断”了。无论过去、现在还是未来几十年,笔者认为新成立的白酒品牌在这些头部公司面前,如昙花一现,似流星一闪,事实也如此。 “新进入者”威胁力几乎为零,没有什么投资价值。

至于“可替代产品”,黄酒、米酒、红酒、洋酒等,加在一起都没有资格当白酒的对手。

至于“年轻人为了健康不再喝白酒”,也是个伪命题,没吃过辣椒的人十岁以前有几个人爱吃辣椒的?不说年轻人里也有爱喝白酒的,即使现在不喝白酒的年轻人,他(她)们都会成熟、变老。现在上了岁数喜欢喝白酒的人,多数人20岁以前都不爱喝,随着年龄增长,味蕾不再像原来那样敏感,同样度数白酒,入口不再辛辣,越来越顺口,经过商务宴请、婚礼酒席、工作应酬、亲友聚会等场合的历练,除了少数人因为身体原因天生分解不了酒精、喝酒易醉或者不适,多数人越练越能喝,更偏爱高度白酒(52度或更高),甚至上瘾。酒桌上甚至经常听人说“低度(38左右)白酒喝着跟水似的”。白酒的需求是高频次、重复性的,无可替代,源源不断。

(2)股东结构好。头部白酒公司都是所属省、市财政的摇钱树,公司的控股股东无一例外都是属地国资委,而且上市几年到几十年基本上不减持,散户不存在被大股东“质押、套现、跑路”、“减持、割韭菜”的可能。马克斯说风险是“资产永久损失的可能性”,白酒头部公司资产永久损失的可能性几乎为零,除非投资者股票买在高价甚至天价,投资白酒头部公司真正风险是很小的。如营收多年排第三的洋河,集团持股34.18%,蓝色同盟(员工持股平台)持股17.59%,上海海烟物流持股9.67%,上海捷强烟草糖酒集团持股3.97%,既利益共享又相互制约,是A股市场少有的非常利于公司治理的股东结构。

(3)竞争优势持续性好,接近永续增长。白酒行业是“不作死,不会死”的行业。几十年过去了,头部还是茅五洋泸汾,以及古井贡口子窖今世缘水井坊、二锅头、老白干,名气大销售额也大的剑南春和郎酒还没在沪深交易所上市。这么多年经过你追我赶虽然排名有小的变化,始终没有一个新入局者成功。90年代初的几年,山东省的“孔府宴酒”和“秦池”,先后几次拿到央视广告的“标王”,有一年中标的金额数字竟然是某酒厂总经理自己的手机号,这运气和疯狂也是没谁了。“孔府宴酒”和“秦池”靠央视广告狂轰滥炸几乎成了当时的中国名酒,贡献了巨额广告费之后,市场上再也没有它两家的座次,今天的酒桌上再也看不到它们。“前车之辙,后车之鉴”,有了它们的教训,酒厂再买央视的“标王”会很慎重。

1980年前后,当时上班的人每月十几元、几十元的工资,一年收入减去吃饭穿衣剩不下什么,飞天茅台一瓶8元,当然是奢侈品,因为当时全国还有不少人吃不饱肚子,其实买个馒头才几分钱。2020年,飞天茅台建议零售价1499元,单价40年复合增长14%,市场价2600元以上。人们买不到,茅台照顾人民“饥渴”的感受,允给大润发等几个大超市一些“额度”,因为数量有限,几个超市每个人凭身份证限购2瓶,据说先要往购物会员卡充值2500元,这就是原来的“搭售”换脸儿回来了。不由得让人想起70年代缺衣少食时候的“布票”和“粮票”各种票,奇缺物资都凭票供应。更奇葩的是,买完茅台后在超市门口就能转手卖给黄牛,一瓶酒马上“升值”几百元,人们排队抢,自然挤破头。更别说黄牛“打飞的”到贵州,拎两瓶“平价”1499元的茅台,回四川后卖出,减去往返飞机票钱,还能赚钱。2020年,光瓶的红星或牛栏山二锅头也卖到三十几元,如果按30元计算,40前年二锅头一瓶1.6元,40年的单价复合增长7.6%,当然酒厂配合消费升级,会生产出几百元甚至千元以上的精品二锅头。酒厂老总们都是人精,都擅长产品升级和涨价去库存。

往前看几十年,除非因为战争和大饥荒导致全国粮食不够吃,那时国家会禁止使用粮食酿酒,否则,白酒和银行一样是永远不会消亡的行业。哪怕国家把“黄赌毒”完全禁了,把电子游戏禁了,再把香烟也禁了,也不一定轮到“禁酒“。白酒复购频次高,永远被需求,多年一直涨价,决定了这行业是永续经营的生意。

(待续)

本文如涉及股票名称,仅作为分析用,不代表作者此时看多或看空,据此交易风险自负。都为原创文章,欢迎转发,请注明原作者。未经允许不得以任何形式复制做商业用途,侵权必究。

@今日话题 @雪球创作者中心#茅台# #五粮液# #洋河股份# $洋河股份(SZ002304)$ $五粮液(SZ000858)$ $贵州茅台(SH600519)$

全部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