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62喜欢:24

最近读到保罗克鲁格曼对中国经济的一些点评,个人认为还是比较靠谱的,这位老兄是普林斯顿的教授,0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获得者,和众多研究理论的诺奖经济学者中,克鲁格曼影响力是很大的,主要原因是他的文笔非常好,被称为凯恩斯之后文笔最好的经济学家,所以也就成为纽约时报的专栏经济学家,通过媒体,他的影响力也就超越了学术界了。他又被称为经济乌鸦嘴,一个原因是他预测到了1997年的经济危机,另外原因是克鲁格曼讲话非常直接,对各国政府的经济政策的批评是直接了当的,并不会考虑到类似政治和关系和社会影响之类的,可以还是一个学者的本质吧。

回到正题,克鲁格曼对中国经济的看法是中国目前的产能过剩是比较严重的,并且中国未来不能依靠这种方式来提升经济,消费和生产的不平衡很严重,中国经济发展到今天,更多要依靠创新来提升全员劳动生产率,不能再延续过去的投资推动的模式。他讲的内容确实逻辑非常清晰,也基本符合经济常理。

真正良性的增长一定是全员劳动生产率的提升,通过无底线的通过延迟劳动者的劳动时长,推动大量的无回报的投资来推动的增长其实已经不适合今天的中国经济环境了。

有很多网友会用中国过去40年的经济增长来回应或者反驳,其实过去40年中国经济的增长恰好证明这种观点是正确的,只要我们简单的回顾一下过去就能得到答案,在1978年中国开始改革开放之前,整个经济停滞了很多年,我们有记忆的人都会记得,这些年中国农村人口的比例几乎是没有变化的,10亿人口中9亿农民,而农业本身总产出不会有太多变化,全员劳动生产率的提升肯定是不存在的,这也是经济停滞的原因吧。

而改革开放这40多年,实际上就是中国实现工业化的40年,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大量农村人口转移到城市,大量农民变成工人,带来的大规模工业化的过程必然会让全员劳动生产率大幅增长。

而走到今天,中国城镇化水平和工业化水平都达到了一个相当高的程度,要进一步的推动基本无潜力可挖了,中国经济要再进一步,毫无疑问必须要依靠创新,依靠降低制度性成本,依靠创造更多的需求,目前其实整体是是面临这个机会的,自动化,信息化,AI的发展其实是存在提升全员劳动生产率的机会,但我们还面临一些制度性的问题,比如教育,比如知识产权保护,比如劳工保护等等,其实这些变革一方面可以提升全员劳动生产率,一方面可以解决经济不平衡的问题,更重要是能够提高中国普通人的获得感吧。

如果不解决这些问题,中国经济很大程度会在这个平台上震荡和停滞,一旦能解决,就能突破瓶颈,真正意义上成为发达经济体了。

精彩讨论

看好股市的新人06-15 18:10

如果同意克鲁格曼对中国经济的观点,就不该再持有银行股。

燕山野人06-17 07:40

国际贸易和国内贸易不一样,不可能是完全开放的自由贸易,讲的是贸易平衡,比较优势,单方面输出产能根本做不到,各国都会保护自己的核心产业,如汽车,欧盟对中国电动车关税只加到21,这是因为他对我们也有很大的汽车出口,像土鸡和印度,就毫不留情直接拍死,还有老美,其实包括巴西南非甚至好基友俄罗斯都在对中国汽车出口加设关税或者贸易障碍,因为中国对他们是贸易出超,他们本国也有汽车产业,所以只有将中国消费市场做大才是在国际贸易中有说话的底气,纯粹的生产国在国际贸易中没有底气,或者能够在技术上超越,和进口国形成技术代差,本国无法生产,只能依赖,用成本优势去冲击,否则遭受贸易保护是必然的

看好股市的新人06-15 18:43

要等真实的坏账大部分出清之后才有可能。问题在于银行实际上有很多的僵尸资产,这部分资产不但出清很难,每年还会因为连利息都还不上,通过借新还旧之后,资产规模还在扩张。
银行出清僵尸资产,或者说彻底出清这部分坏账,必须通过优质的新的资产注入,这种资产在哪里呢?

不见不06-15 18:41

10个饼有9个饼在两个人手里!剩下一个饼八个人分!如何改变?最好的办法就再做20个饼每人2个饼这样大家都能吃饱!虽然前面两个人手里饼依然多但影响不那么大了!

再次绽放06-15 18:45

办法有只是不用

全部讨论

06-16 09:18

改革40年,发展的最根本原动力是原本受管控的资源价格再发现再重估,其他啥政策引导 技术更新都只是做辅助。换句话说现在金三胖马上开放,其市场价格自然恢复,马上看到经济繁荣起来。

06-15 18:55

还是比较认同这个观点的,仅仅从热钱把每个行业不卷到微利甚至普遍亏损不罢休就可以得出这个结论。不然看看钢铁、基建、光伏、风机、快递、网约车甚至电车等,都是资本驱动,虽然也直接推动技术进步,但也反应了劳动生产率提升有限、在有限空间里卷的不死不休、普遍没有利润的困局。

06-15 17:34

出口经济很容易产能过剩,避免不了

06-16 09:22

最应该做的是产权保护,一张a4灭一个行业,谁还有信心创业

06-15 23:44

说的都对,但没用,我也想创新,问题是不会啊。

06-16 00:41

中国太大了,过剩产能低端产能都不能丢的,当然创新科技一样可以同步发展,并不冲突。很简单pdd那么多9.9包邮,本质就是过剩产能的溢出,市场巨大,不怎么赚钱又何妨?保证了落后地区的就业和满足广大下沉市场低价需求,并不影响产出华为大疆这类高新企业

06-15 21:08

我们就是个大工厂

06-17 17:21

我记得十年前我曾经好奇过网上盛传的保罗克鲁格格曼预测1997年亚洲危机,后来我找到文献原始出处,其实并不是,而是克鲁格曼只是讲亚洲的这个模式不行,肯定不可持续这种判断。

06-17 09:44

发展新质生产力

06-16 10:44

沙滩上建城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