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分歧将逐步形成新的共识—银行2024年中期策略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1喜欢:0

摘自 国投证券银行研究团队 2024-5-27

核心观点:整体来看,今年一季度银行业景气周期延续下行趋势,目前尚未有明显改善,并且今年一季度,各项业绩指标均转为负增长,基本面尚在寻底,从业绩表现来看,区域性银行表现更优,城商行>农商行>股份行>国有行。

规模仍维持高增长,但增速边际放缓,对公信贷需求尚可,零售信贷需求修复明显偏慢,房地产与信用卡业务是主要拖累项;

Q1净息差环比降幅好于市场预期,但未来5年期LPR下行的影响逐步体现、叠加市场有效信贷需求不足,净息差仍将承压,同比降幅较大对净利息收入形成拖累;

中收较为低迷,财富管理降费的影响还将持续一段时间,其他非息增长较快是亮点;

资产质量压力可控,其中对公信贷信用风险持续改善、零售信贷风险在上升趋势中。但考虑到零售信贷风险暴露快、核销处置也更快、零售信贷占银行总贷款比例明显低于对公贷款,因此,零售信贷风险上升对财务报表的影响并不会很大。

投资建议:宏观层面预计仍将维持稳增长的政策基调,对房地产的增量政策也有望逐步出台,宏观经济显著下行风险降低;银

行基本面虽尚在下行趋势中,但部分经营指标、子板块表现优于市场预期,悲观情绪将逐步修正;目前整体板块较低的估值、主动型资金较低的持仓,银行股有望成为增量资金青睐的领域,我们对银行持中性偏乐观的态度。

营收与利润表现出现明显差异。城商行不仅盈利增速更快,而且边际改善也最为明显,今年一季报,城商行营收、拨备前利润呈现回升的趋势,净利润增速比较平稳;农商行营收与拨备前利润增速同样上行,但净利润增速明显回落(主要是渝农商行沪农商行拖累);股份行各项业绩指标均有所改善,主要是去年“比较差”,基数也低;国有大行各项业绩指标均有所下行,主要是去年“比较好”,基数略高。

今年一季度末,上市银行总资产依然维持高增长态势,从增速绝对值来看,城商行>国有行>农商行>股份行。但大多数银行规模扩张速度边际放缓,一方面,部分银行放弃“规模情结”,主动放慢扩张步伐;另一方面,实体经济融资需求在下降,特别是房地产、城投等传统领域融资下滑。

人民银行对银行信贷增长的考核,从以前的“要求每个月同比多增”逐渐转变为“均衡投放”,在监管的引导下,国股行信贷增速均明显放缓,城商行信贷依然维持强劲增长势头,特别是成都银行宁波银行信贷增速在24%以上,成长性优势非常明显。

今年银行业面临存款实现“稳规模”和“降成本”的平衡考量,在总资产与信贷增速放缓的环境下,大多数银行存款增速也有所下行。进一步对比

上市银行过去几年一季度新增存款的结构,我们发现存款向国有大行集中的趋势愈发明显,股份行存款增长非常乏力。

2024年1月1日,银行业正式实施新资本管理办法,大多数银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较2023年末均有所提升,资本暂不构成银行规模扩张的核心制约因素,但部分银行离监管红线较近,有一定压力,譬如成都银行杭州银行兰州银行等。

今年一季度,样本上市银行净息差为1.56%,环比去年四季度下降1bp,而此前市场预期今年一季度LPR下调的重定价影响下,对净息差环比下降幅度的预期较大,目前来看,今年一季度净息差表现明显好于市场预期。

 分不同类型银行来看,均有不错的表现,城商行、农商行净息差环比略有回升,国股行净息差环比仅微幅下降。

 今年一季度,样本上市银行单季生息资产收益率为3.45%,环比下降2.3bp,表现优异,也好于市场预期。

分不同类型银行来看,均有不错的表现,股份行、农商行生息资产收益率环比回升,国有行、城商行资产端利率微降。

今年3月新发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3.75%,自去年12月以来大致平稳;新发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为3.71%,延续明显下行的趋势。一季度是对公信贷投放的旺季,企业贷款定价具备一定的韧性,而居民部门融资需求依然较弱,按揭、一般消费信贷利率均在下行,零售信贷利率相较对公贷款利率的溢价将逐步收窄。

 今年一季度,样本上市银行计息负债成本率为2.05%,环比下降1.8bp,主要受益于同业负债成本下行的驱动,此外,在单项存款利率下行的驱动下,缓解了存款定期化的压力,部分银行存款成本逐步趋稳。

 其中国有行、城商行负债成本改善明显,预计国有行主要是因为去年12月下调存款利率;城商行同业负债占比高,受益于市场利率下行,此外,城商行也在逐步压降高成本的存款。

 2023年下半年,上市银行存款成本逐步趋于平稳,其中股份行存款成本还略有下行,预计主要受益于压降部分高成本存款、存量高成本存款到期重定价。

 从过去数年存款成本变化趋势来看,国有行存款付息率上升幅度最大、其次是股份行,而区域性城商行、农商行压力反而相对偏小。这与各家银行外币存款占比、活期存款占比下降的幅度有一定关系。

今年一季度末,银行不良率延续平稳或下降的趋势,整体资产质量压力并不算大,其中民生银行浦发银行招商银行中国银行南京银行不良率下行幅度较大,而兰州银行不良率环比提升10bp预计主要受建筑业、房地产业以及部分制造业客户风险暴露的影响。

过去几年对公信贷投放明显好于零售信贷,再叠加银行存量对公信贷风险加速出清,驱动大多数银行对公信贷不良率明显下行,这也成为银行不良率下行的主要驱动因素。

房地产风险蔓延大致遵循如下路径:首先,房地产企业流动性危机爆发,目前大部分民营房企公开违约,少部分国资房企相对安全;其次,房企风

险外溢至产业链上下游,譬如建筑业;最后,传导至房地产价格持续且大幅下跌,导致以房产作为抵押的小微信贷、按揭贷款资产质量恶化。

从银行报表观察,现阶段房地产风险仍集中在房地产企业的违约,对银行的影响相对有限;今年银行对房企风险的外溢风险关注度上升,未来值得警惕。

住房按揭贷款作为银行最优质资产,2019年左右,按揭不良率保持在0.3%左右,2023年末,按揭不良率上升至0.5%左右,平均上升20bp,目前仍保持非常低的水平。但郑州银行青农商行渝农商行民生银行等按揭不良率上升幅度较大,目前来看,房地产市场下行以及居民现金流紧张在逐步向部分银行按揭贷款资产质量传导。

在不良净生成率下降的背景下,2023年银行业信用成本也逐步下行。今年一季度,部分高拨备的银行开始通过降低拨备覆盖率保证利润增速的稳定,譬如邮储、平安、苏州、宁波、沪农等银行拨备覆盖率环比下降幅度较大。

全部讨论

05-29 07:15

个人认为目前投资银行:
首选 经济发达地区的城市商业银行(必须是政府或银行控股,企业控股放弃。当年包商银行就是企业控股倒闭的)成都、杭州、苏州、常熟商业银行。
经济发达地区的GDP会远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看看成都是全国为数不多建有两个机场的城市,汽车保有量全国第一,同时成都地区的辐射能力圈更大(四川或西部没有可以抗衡的城市),由于成都房价同其他同级别城市相比低廉(成都房价不足杭州房价的三分之一,对产业的年轻人和养老的退休人员有足够的吸引力。在成都温江、郫都、都江堰、双流、龙泉有大量的新疆、青海、甘肃、四川甘孜、阿坝、凉山的退休人员迁移定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