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6.03今日重要理财基本面一览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冲刺5000点 注意四大信号


  继周一大幅回升之后,周二惯性高开,随后维持偏强势震荡,盘中一度出现快速杀跌,但是最终仍出现强势回升,收出小阳线,创业板继续创历史新高长阳报收。走势上看,回升之后市场谨慎心态依然存在,盘中快速杀跌就是证明,那么,后市影响市场出现调整的因素有哪些?若出现再度阶段性调整,哪些信号值得注意?


  机构认为,消息面来看,似乎难有较大的利空冲击。目前来看,巨额新股申购没有打垮市场,管理层降杠杆,以及融资顶格等等似乎也难以动摇市场信心。不过,前期证监会[微博]警惕配资这一事件,值得警惕,从历史经验来看,一旦出现较大力度限制违规资金入市,必然再度引发市场持续暴跌。另外,央行[微博]6月2日继续暂停公开市场操作,面对中国核电等大盘股申购,资金面紧张似乎也没有对股指形成较大冲击;所以,投资者对于后市市场,重点关注规范入市资金、央行放水节奏等影响资金面的利空。


  另一方面,虽然说5月28日的暴跌不存在大利空的影响,但是市场处于5000点关前,仍有一些高处不甚寒的感觉。目前的走势很类似今年1月中旬的调整。走势上看,后市若不能快速突破5000点并且站稳,市场人心不稳,不排除股指对于5000点围而不攻的可能。一旦出现1月中旬类似多次冲击5000点未果,则投资者要关注MACD指标的动态,一旦股指继续在4600点上方持续震荡,但是MACD指标却出现背离走坏的格局,即指标出现死叉并且持续走坏,则不排除一波强势的下跌即将开始,投资者且行且珍惜。


  技术上,沪指站上5日均线,短期上行动能较足,经过整理之后,继续上攻5000点值得期待。创业板再度留下跳空缺口,站上3800点,照目前涨势,4000点近在咫尺,短期可能会有震荡。沪指在接连2个交易日的上涨中再度迫近5000大关,但也需要注意的是,当前虽然投资者做多情绪修复较好,但恐慌余音未了、部分资金仍在犹豫、况且近期在赶上新股发行的时间窗口,虹吸效应也加剧了资金面的紧张程度。因此,短期仍有较大压力,沪指或在震荡蓄势后突破5000大关。


  12只新股今日申购厚普股份(54.010, 0.00, 0.00%)“最贵”


  昨日,11只新股在中国核电(601958)的率领下顺利完成申购。紧接着,今日(6月3日)A股将再迎12张新面孔,本轮新股发行也将进入收尾阶段。统计显示,这12家IPO企业将共计发行4.97亿股新股,共计募集资金49.57亿元。按照现已公布的首发价和申购上限,若个人全部顶格申购,共需192.66万元。


  在12只新股中,发行价最贵的是厚普股份(300471),高达54.01元。


  资料显示,厚普股份是全球最大的CNG、LNG、L-CNG清洁燃料加注设备整体解决方案和信息化集成监管系统供应商,公司拥有多项自主知识产权,多项项目被列入国家863计划,被列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今日发行的新股中,宝钢包装以3.08元的价格成为最“便宜”标的。公司是国内唯一同时具备钢制二片罐及铝制二片罐生产能力的金属包装企业,也是国内第一家实现批量生产202型二片罐及易拉盖的企业,拥有国内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的食品饮料罐彩印业务。


  投资者入市热情高涨 两市新增开户数再创历史新高


  上周,两市新开A股账户数再创历史新高,在市场赚钱效应刺激下,风险偏好大幅提升,散户入市情绪持续高涨。机构认为,大牛市未完的逻辑已获得市场认同,投资者对成长股的偏好也并未结束,但未来市场对增长复苏信号的关注度将会提升,波动幅度或加大。


  中国结算最新周报显示,上周(5月25日至29日),新增投资者数量164万人,环比大增82%。两市新增A股账户数443万户,创下该数据有统计以来新高。A股投资活跃度也大幅提升。上周参与交易A股的投资者数量为3471万人,占已开立A股账户投资者数量的40.71%,环比前一周的34.88%大幅增长。


  两融数据也显示,伴随周一市场的报复性反弹,融资资金快速进场。周一,沪市融资余额报13671亿元,净流入189亿元;深市融资余额报7330亿元,净流入94亿元。


  国泰君安表示,2015年的成长牛市源自风险偏好的提升。从年初以来快速上升的开户数、持续增加的银证转账资金量可以看出,财富效应推动风险偏好提升,驱动资金持续进场。


  美元或迎第二波牛市 B股投资价值大爆发?


  摆脱了此前的震荡回调,美元5月表现颇为强劲——当月累计上涨2.20%,逼近98点关口。在多元化资产配置的年代,境内投资者们难免又开始骚动。


  “一季度疲软的经济数据并没有动摇市场对美国经济的信心,多数机构对本周五将公布的非农数据抱有乐观信心,如果非农数据继续走强,无疑为美元6月的升势打下良好基础。”easy-forex易信总部中国区首席交易官孙宇告诉记者。


  业内资深人士表示,对于当前持有美元且希望增值的投资者而言,B股中短期值得一试,且A股和B股合并的预期再次升温,这也利好B股。


  “当年(2000年前)买入B股,看中的就是B股远比A股便宜,而且美元资产的吸引力也不小。”一名资深B股投资者告诉记者。一直以来,买上证B股需要用美元,而买深圳B股就要用港元。由于香港地区采用联系汇率制,因此港元将随着美元坐上“直升机”。


  次新股频现再融资 IPO限价制度名存实亡


  3月18日正式挂牌上市、6月1日晚间抛出60亿元融资方案,蓝思科技(140.000, 0.00, 0.00%)火速进行再融资的动作,让市场再度将目光聚焦急速启动再融资的次新股。


  蓝思科技公告称,拟向5名特定对象非公开发行不超过1亿股股票,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60.26亿元,其中,34.02亿元用于蓝宝石生产及智能终端应用项目,16.24亿元用于3D曲面玻璃生产项目,10亿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


  而在2个多月前,蓝思科技以22.99元/股的价格发行6736万股,募资15.49亿元。实际上根据蓝思科技的招股意向书,该公司首次公开发行拟募集资金36.22亿元,用于中小尺寸触控功能玻璃面板技改项目和大尺寸触控功能玻璃面板建设项目。


  业内人士表示,监管层并未对IPO以后的再融资规定间隔时间,而在IPO压价发行的背景下,有些公司为了尽快上市会主动降低融资规模,待成功上市后再通过定增“补血”。


  先“放低身段”上市,然后通过再融资曲线进行资本运作,已成为不少次新股的选择。去年9月29日登陆A股市场的节能风电(29.32, 0.00, 0.00%)曾因2.17元/股的发行价“贵了”而推迟发行,但上市半年后,拟以不低于9.47元/股价格非公开发行不超3.17亿股,募资不超30亿元。


  多位业内人士称,监管层严控发行“三高”但并未规定IPO以后的再融资时间间隔,通过再融资“补血”不失为一种选择,而且牛市行情下,再融资为市场所认可,一定程度上成为股价上涨的驱动力。与此同时,IPO限价发行引发巨额资金打新,新股上市后也是连番涨停,鉴于此,有业内人士认为IPO限价制度已名存实亡。


  ——基金——


  震荡市中想求稳? FOF私募是个选择


  市场或快速上涨或震荡调整,投资者进退心态微妙。如果希望在震荡中寻求相对稳健的投资收益,不妨关注一下年内的绩优FOF私募基金。


  传统上,FOF基金走势一般都比较平稳。因为投资于多个基金,各基金在同一时间内可能涨跌互补,FOF基金的整体风险更加分散,一般在熊市中比较抗跌,在牛市中涨幅则相对有限。


  根据好买基金研究中心的统计,4月份74个成立满1个月的FOF型私募平均上涨8.25%,排名前两位的万博宏观策略MOM和新方程私募精选1号4月份收益都超过20%。


  需要指出的是,FOF私募基金一般在牛市中没有优势,尤其在4月这样大小盘股普涨的市场下,想要跑赢指数,甚至想要跑赢一般偏股型私募基金都非常困难。


  “如果FOF私募基金想要在牛市中超越指数,获得超额收益,则可以从两个方面下手:一是减少所投资的子基金数量;二是真正地精选每一个子基金,而相对来说后者更难。”好买基金表示。


  数据统计显示,4月FOF私募基金排名前十有4个平安信托的双核动力系列产品,这4个“双核”产品均只投资于2个子基金,配置相对集中,使其在牛市中涨幅被平均化更少,更有可能取得排名靠前的收益。


  网上打新太难打新基金胜算更高?


  在年内的前六批新股发行中,中签率不断探底。5月下旬发行的新股,网上平均中签率仅为0.33%,散户投资者无不感慨“打新难,难于上青天”。多方市场观点认为,对于资金量及市值较低,如总资产低于10万元的投资者,网上申购已经“无意义”。


  由此产生的连锁反应是,打新基金的募集和发行迅速火热起来,在网下配售的机构投资者分类中,公募基金扩容最为迅速。但问题是,网下配售的机构投资者打新胜率真的更高吗?


  “打新基金发行数量增加很多,会摊薄打新基金的整体收益。未来若新股发行再提速,以及再遇大盘股上市,可能会提高中签率,以此对冲整体收益下降的趋势。”济安金信副总经理、基金评价中心主任王群航[微博]接受采访时表示,按照现在收益测算,打新基金的年化还可以达到12%左右,该收益或将低于目前市场纯股票型基金,但其特点是风险甚至低于固定收益类产品。


  其还透露,由于部分基金公司单独发行打新基金遇到募资难题,近期还出现基金与银行联合起来发行打新基金的现象,很多银行理财投资者实际上已成为打新基金的优先级。


  ——银行——


  大额存单推出 保本理财产品将受冲击


  大额存单的发行会产生巨大的挤出效应,届时保本型银行理财产品的发行将受到严重的影响。由于保本型产品占据了整个银行理财产品市场三分之一的份额,发行规模的大幅萎缩会拉低整个银行理财产品市场的增长速度,甚至还会引起减速。


  尽管相隔仅仅两年时间,相对于2013年6月发生“钱荒”时,银行理财产品等固收类产品风光无限的情景已然不再,如今的情况可谓是冰火两重天。


  随着央行不断地降息降准,当前市场上的银行理财产品的平均预期收益率仍维持在5%以上,但市场上的看空之声却是不绝于耳。以近期的市场表现看,据银率网数据库统计,上周共有709款人民币非结构性产品发售,平均预期收益为5.13%;统计更显示,在这个处于5月末的一周里,分期限类型统计看,除了短期理财产品的平均预期收益率较前一周有所回升,其他期限产品均有不同幅度的下滑,银行理财产品的“月末效应”明显淡化。


  事实上,在股市火爆行情的催生下,银行资金正在不断被股市分流。“我们看到融资融券余额不断创新高,截至2015年5月,两融余额已达2万亿,而沪深两市日均成交额破万亿也呈常态。这意味着本轮牛市具有加杠杆和资金推动的特点,资金来源包括居民财富转移和央行货币宽松,而打通居民财富配置、银行低成本资金与股市的一个重要通道就是银行理财。”海通证券(26.86, 0.00, 0.00%)最新发布的一份研报指出。


  银行理财超17万亿 净值化产品分享股市盛宴


  银行理财业务超高速增长时代暂告段落,进入转型的关键期。净值化,无论从监管要求还是打破刚性兑付的需求来看,都是转型的重点方向。今年,对于银行来说,推行净值化更多了一个内生动力,就是资本市场。


  历史总是相似的。记者回顾银行理财净值化产品发现,第一批净值化理财产品并非出现在近一两年转型期,而是生于上一个“牛市”。彼时资本市场红火,实体经济低迷,银行主动选择净值化产品,以资本市场为主要投资标的,保证产品的收益。


  据记者了解,2015年至目前,净值化产品/理财业务规模约30%的银行至少有3家。提升净值产品占比,扩大表外理财规模仍是今年理财业务的关键词。有所不同的是,相比前一两年,今年资本市场为理财产品向净值化转型提供了重要的驱动力。


  交通银行(7.19, 0.00, 0.00%)一季报表示,公司在一季度发行了首款以新股申购为主题的净值型理财产品。浦发银行(17.84, 0.00, 0.00%)资产管理部将净值型产品列入今年的重点规划。计划在今年二季度陆续推出净值化产品系列,主打投向包括新股基金、定增资产、股权类资产、海外资产等。有接近招商银行(18.95, 0.00, 0.00%)的人士透露,近期招行以资本市场为投向的产品规模合计达到5000亿元。


  ——楼市——


  地产商试水众筹建房 房价真的能降1/3吗


  上周五,马明哲、郁亮、张玉良、杨国强、冯仑等金融与地产界的“掌门人”,罕有地齐聚上海滩,他们并不是来华山论剑的,而是为中国房地产众筹联盟的成立呐喊造势。


  自去年起,国内不少地产商都在试水众筹开发。房地产众筹,和“互联网+”一样,已然成为灸手可热的关键词和行业趋势。但像这次金融界巨头中国平安(86.38, 0.00, 0.00%),以及万科、碧桂园、绿地等地产大鳄联手推动的众筹盛宴,在国内堪称首次。


  在地产“白银时代”,所有开发商不得不面临利润缩水的难题。根据“地产界思想家”冯仑的设想,房地产众筹不仅能让开发商成本下降1/3,还能帮他们提前找到客户,实现“以销定产”,可谓是颠覆了传统的房地产开发模式。众筹,真的能让房价下降1/3,并成为开发商们去库存的一剂灵丹妙药吗?


  从去年开始,陆陆续续有好学的国内地产商试水房产众筹。比如,万科在苏州搞的一个项目,拿了其中一套100平米三房的单位在网上以54万元的底价起拍,最终价高者得到房源,溢价部分则分配给众筹投资人。


  但聪明人都知道,这只是开发商为了营销宣传搞的把戏。在白银时代,地产商面临两大难题:一是找钱,二是找客户。房产众筹不仅为地产商解决了这两个难题,按照冯仑的说法,由于节省了10%的融资成本以及3%~5%的营销费用,再加上其他一些费用的节省,房子最终的实际优惠幅度能达到20%~30%。众筹产品能否获得投资者喜爱,取决于产品收益率与锁定期限。从产品收益率来看,在目前股市火爆的情形下,投资者对于收益率的要求肯 定更高,没有6%~7%的年化收益率相信很难吸引到投资者;同样的道理,如果锁定期限超过一年,这也会对投资者的热情造成打击。


  这对于开发商而言可谓两难,过高的保证收益率与较短的锁定期限,意味着开发商的财务成本是在提高而非降低;但过低的保证收益率与较长的锁定期限,会降低对投资者的吸引力,“锁客”的效果不理想,营销费用就无法下降。


  众筹模式和非法集资在形式上其实较为接近,界定比较困难。缺少法律法规的支持、监管和引导,无论是开发商还是投资者都有可能会承担一系列法律风险,尤其是如果楼市再度下行,会否引发争执值得各位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