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金热点追踪|见微知著系列之七十五:出口“强势”还将延续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金选·核心观点

4月出口增速明显反弹,5月初高频数据映射的出口景气再度扩张。本轮出口改善有何不同,未来能否再“超预期”?

热点思考:出口“强势”还将延续

一、出口“强势”能否延续?全球制造业需求持续复苏下,5月初高频数据映射的出口景气再度扩张

年初以来,CCFI指数明显回升,与出口景气改善相互印证;5月上旬,CCFI指数涨幅进一步扩大。经验显示,CCFI指数同比弱领先于出口金额同比。4月,CCFI综合指数同比25.4%,5月上旬指数再度抬升、同比涨幅扩大至29.5%;结构上,东南亚航线指数4月同比9.7%、可与对东盟出口增速互相印证,5月上旬涨幅显著扩张至23%。

5月初我国港口货物吞吐量也有明显上升,或指向出口数量仍在增长。经验上,港口货物吞吐量可映射出口数量情况,其与海关监管出口货运量增速走势较为一致。受春节“错位”因素影响,港口货物吞吐量同比增速在3月有所回落,但4月以来再度明显上升;5月首周,港口货物吞吐量升至26454万吨,较去年同期大幅增长16.1%。

本轮出口改善有基本面支撑,全球制造业景气、外需持续复苏。4月,全球制造业PMI录得50.3%,连续四月站上荣枯线。伴随经济景气回升,全球贸易需求呈现改善态势,1月主要国家贸易增速较去年点回升11.2个百分点至3.6%。结构上看,新兴市场经济景气更高,越南、印度、墨西哥、巴西等主要经济体制造业PMI均处于扩张区间。

二、本轮出口改善有何不同?美国“补库”是全球制造业景气改善“源动力”,部分产业逻辑也有支撑

美国金融条件放松背景下,补库需求回升,对我国出口形成直接带动。2023年以来美国金融条件转向宽松,引起需求端好转,带动部分行业开启补库。伴随美国需求改善,其进口增速也在提高,中国对美出口增速接近同步回升。分行业看,中国出口至美国主要产品增速不同程度上升,化工、金属、药品、纺织制品、家电等回升较明显。

美国补库是全球制造业景气改善的“源动力”之一,提振了新兴市场制造业生产,对我国资源品等出口形成间接支撑。近年来墨西哥、越南、印度等占美国进口份额持续提升,受美国进口改善的带动更大。这些国家与我国贸易往来密切,在制造业生产修复的过程中也会增加对我国的资源品进口需求,其中以越南等东盟国家为典型代表。

此外,越南等东盟国家凭借其“转口”贸易属性,在本轮全球消费电子景气回升过程中,显著拉动了我国机电设备出口。2023年以来全球消费电子景气进入上行通道,今年3月全球半导体销售额同比回升至16.3%。相应地,我国对越南、泰国、新加坡等中美“转口”贸易国的机电设备出口显著抬升,带动对东盟整体出口增速大幅改善。

船舶等产业逻辑也有支持作用,全球船舶更新需求叠加中国造船比较优势,年初以来我国船舶出口“量价齐升”。需求端看,全球船龄已接近25年更新周期;供给端看,中国造船引领全球,造船完工量占全球比重超过一半。供、需共同支撑下,今年1-4月我国船舶出口“量价齐升”,出口价格、数量同比分别录得74.5%、15.4%。

高频跟踪:工业生产整体较好,建筑业开工仍偏弱,出口景气显著上升

【上游生产】工业生产整体较好,建筑业开工低位震荡。本周,高炉开工延续回升、环比增加0.9%。中游生产呈现分化,其中化工链回落幅度较大,纯碱、PTA开工率环比分别减少2.4%、8.3%;汽车生产保持强势,半钢胎开工率处于历史高位。建筑业方面,粉磨开工明显上涨、环比增加10.4%;沥青开工率低位回落2.2%,同比减少14.2%。

【下游需求】节后消费需求回落,地产成交依然低迷,但出口景气显著上升。本周,消费需求季节性回落,整车货运量、公路货运量环比分别减少14.4%、24.3%。全国商品房、二手房成交面积明显下滑,环比分别减少37.7%、47.9%。出口方面,CCFI综合指数大幅上涨,环比增加3.7%;远洋航线涨幅较大,欧洲航线环比增加4%。

风险提示

经济复苏不及预期,政策落地效果不及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