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金首席经济学家赵伟|“重估”中国系列之六:“5%左右”目标,还有哪些预期差?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金选·核心观点

年初宏、微观数据“背离”,引发了市场对于政策力度、落地节奏的担忧。如何看待经济前景,增长目标能否实现?

“周期”力量结合政策“发力”,均有利于2024年经济表现

国内库存偏低背景下,经济“下行”风险相对有限。历史规律显示,实际利率与库存行为反向、且弱领先。当前实际利率已从2023年6月末9.9%的历史高位、降至2023年末的7.1%,库存“筑底”特征也愈发明显。同时,产能周期传递“上行”信号、对经济也能起到有力支持,近三个季度产能利用率由74.3%连续回升至75.9%。

美国“补库”周期启动,我国外需形势也趋于改善。美国部分行业“补库”已开启,零售商实际库存增速从去年6月的6.3%连续回升至今年1月的8.5%;制造环节补库呈结构分化,主要集中交运、化工、金属、纺织服装等行业。除补库逻辑外,美国地产链等景气改善,还会对我国家具、相关机械器具等出口形成带动。

除此之外,财政力度有保障、可对经济形成有力支撑。经济修复程度与财政支持力度紧密相关,2024年广义财政预算支出增速升至7.9%,高于3%赤字率所隐含的7.4%名义GDP增速,财政对于经济的支持力度将明显加大。PSL、科创技改再贷款等“准财政”工具也已推出,过往经验显示,“准财政”发力往往能对目标领域起到良好支持效果。

年初宏、微观数据“背离”并非常态,政策仍将加快推进

年初宏观数据表现“靓丽”,主要受“工作日效应”等影响。1-2月,工业生产、投资需求明显升温,均好于预期。如工业增加值,其反映的是一定时期工业生产物量,与生产时长、效率等因素有关。2024年1-2月工作日共40天、2010年以来最多、较去年多2天;“工作日效应”对经济总量有正向贡献,尤其容易“放大”相关指标同比读数。

微观数据所映射的实物工作量落地偏慢,则与极端天气扰动、新增专项债发行滞后等有关。节后复工恰逢“冻雨”极端天气,影响人流出行、建筑等行业生产节奏,1-2月沥青开工率降至低位、粉磨开工率同比下降7%;此外,年初以来专项债发行进度过慢,可能也是重要因素,1季度仅发行全年额度的16.3%,过去几年一般在40%左右。

经济尚未进入平稳修复状态之前,“稳增长”政策取向不会发生任何变化,“逆周期”调控政策将保持较强延续性。“工作日效应”导致的数据阶段性高增,不会改变政策取向。参考近年经验,2020下半年经济修复的同时,广义财政支出、社融增速持续抬升;若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还会有增量政策适时出台,如2022Q3政策性金融工具落地、PSL重启。

实现“5%左右”目标难度不大,库存回补等支持力度存在低估

GDP数据按照生产法核算,其中三产占比趋势性提高,二产内部结构深度调整、高端制造业等“新动能”发展壮大。城镇化进程中服务业需求不断增多,2012年三产GDP占比反超二产、2023年升至54.6%。二产中,建筑、采矿业占比总体稳定;制造业GDP占比有所回落,但结构更趋优化、2023年高技术制造业占工业增加值比重升至15.7%。

生产法核算下,实现经济增长目标难度不大,全年GDP同比或可达5.2%。二产方面,中游设备制造带动力强化,2023年增加值同比8%、营收占比反超加工冶炼升至42%;中美库存周期“共振”叠加设备更新,设备制造或延续“高景气”、带动二产GDP同比增长4.5%左右。对应需求侧,“补库”启动对GDP同比的贡献可能也有0.1-0.4个百分点。

第三产业对经济的拉动力或进一步增强,市场容易高估地产拖累,却忽视信息软件等新兴服务业投入加大、贡献上升。2023年信息软件增加值同比12%、占三产比重升至8%,房地产占比降至10.7%。2024年,地产销售改善有限情形下,其对三产GDP直接拖累大约为0.1个百分点;考虑生产、生活消费需求回升,预计三产GDP同比增长5.7%左右。

风险提示

经济复苏不及预期,政策落地效果不及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