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计算能否成为下一个新能源汽车?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国内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软件免费的模式大行其道,国人(尤其是政府部门)对于企业软件的价值认可度很低。随着民企对IT需求占比逐步提高,这个认知在改变,但想要全社会改变这种认知,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
按照麦肯锡针对美国上市公司ROIC的统计数据,1965-2007年各行业不同年代的ROIC回报中位数如下:

其中软件行业和个人护理、饮料、药品、传媒一起,处于持续高回报行列,这些行业的商业模式是非常好的,其中个人护理、饮料、药品等在A股都是优势行业,传媒在港股也表现不错,唯独软件行业涨涨跌跌,振幅特别大,表现更像是周期类行业。

按照经济发展规律,在人均GDP超过1万美金后,企业IT的需求将大幅提升。原因在于企业规模和效率存在负相关性,IT系统可以优化效率;再加上人力成本的上升,IT支出带来的人员节省,提高了企业的投入产出比。2022年中国人均GPD约为1.3万美元,大致相当于美国1980年,处在这个时期的美国,软件及信息技术高速发展,造就了一批微软、Oracle、Adobe等涨幅百倍的公司,还有一批数十倍的公司,目前国内的IT市场的大部分份额正是被这些美国公司所占据。

从目前的国内的软件公司来看,有一些公司还是不错的,但总体还是以应用软件为主,应用软件单产品可复制的份数要低于平台型软件公司,也就是需要做大量的定制化需求。而平台型软件公司一般就几个版本应对不同的客户需求,定制化需求大为减少,产品的可复制能力更高,商业模式更好。对应到云计算的生态中,国内软件的上市公司更多的是SaaS型软件公司,而国内的平台型软件公司,可能要看阿里、华为等IaaS型公司。

在《阿里后续的增长仍在云计算业务》中有聊到,云计算是一个规模效应很强的行业,按照目前全球IaaS型的市场规模,最多能容纳4-6家平台型云计算公司,目前已经实现盈利的是AWS、Azure、谷歌云、阿里云四家,其中Azure是IaaS+SaaS型公司,其他三个是IaaS型公司,后面还有可能实现盈利的是IaaS型公司可能是华为,如果能够实现前五有两家中国公司,国内的企业IT系统逐步实现去美的过程将加快。但2020年底的外滩讲话,将阿里与美国三家公司的差距拉大了。这也是我觉得中国在某些产业无法追赶上美国的原因之一。

云计算的产业趋势将持续30-50年,从2009年阿里云成立,目前持续约14年,国内云计算的渗透率仍是个位数,和2020年左右的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差不多。不同的是过去几年新能源汽车都是政策大力扶持的行业,而信创的扶持也就从2020年左右开始,且信创大都扶持传统烟囱式架构的产业链,类似过去20年政策扶持燃油车的逻辑,大概率比较难改变现有企业IT的格局。云计算如果能在整个企业IT中大力推广,可能会诞生下一个新能源汽车的产业。目前看政府的重视程度是够了,但重视的方向仍有偏差。愿望是美好的,道路是曲折的,希望云计算能帮助国内企业IT实现真正的自主可控。

回到投资上,上周北向资金流入440亿,环比翻倍,其中流入最大的是消费、大金融,分别流入114、98亿元,也是本周涨幅较大的板块,预计这种趋势后面仍将持续。

由于特斯拉降价引起的其他厂商跟进,整车板块短期可能会有压力,短期从看好的板块中剔除,但仍长期看好中国整车厂的发展。投资的板块选择上,看好港股医药、互联网、大金融,A股大金融、消费、食品饮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