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个常用估值指标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对于估值这件事,艺术的成分要大于技术的成分。但是艺术还需要技术作为基础。以下几个指标是估值经常用到的。

市盈率(PE)

有些人喜欢用PE来定股价到底是低估还是高估。从选股的角度来看,低PE意味着高赔率,如果这个股票PE已经比较高了,此时买入并没有安全边际;反过来,如果低PE买入,尤其在历史低于30%的点位买入,及时股票看错了,产生了亏损,也不会有太大损失。

市盈率是有关利润的指标,从财务报表角度,利润又是一个特别容易调节的指标,因而PE当中的水分也会比较大,由此而产生的偏差就更严重。更致命的是PE估值容易忽略一个问题,就是利润究竟来自哪里?是主营业务带来的利润,还是投资收益,抑或是政府补贴等非主营业务收入。如果主营业务带来的利润大,可信度还高一点,如果是非主营业务收入带来的利润大,此时主营业务部分的PE估值,反而要比实际估值高得多,那这个企业就一点也不便宜!

市销率(PS)

市销率是市值与销售额的比值。企业的成长性一定程度体现在销售上,只有能卖出产品的企业才具备持续经营的能力。而市值又体现出市场对于企业业绩的认可程度。所以该指标更好的用法是采用“历史比较”的方法,列举多年的数据来横向对比,以发现企业的变化。另外,同行业间的对比也具有参考意义。与该指标相关的“监测”指标是净利润。如果企业市销率很低,但市场地位强大、销售额很高,证明市场对于这个规模的销售和利润已经有比较充分的认识。只要净利润率有一点点变化,就会引发净利润的大幅增加,从而带来市场对其超预期的认识,股价自然就会起飞。

市现率(PCF)

市现率是市值与经营性现金流的比值。有的算法是股价/每股现金流。后者还需要区分经营性现金流、筹资性现金流等因素,而前者我们直接就可以看到主营业务方面企业的现金流创造能力。如果光看这一个指标也有问题,比如正在扩张阶段的企业,一定少不了很多资本性支出,而且为了抢占市场应收也会比较大,此时的现金流一定不好看。但我们能说这个企业的未来不好吗?所以,“事实总是证明,对一个企业经营状况的认识是运用好任何一个估值指标的前提,对一个企业经营态势的定性是定量的基础。”

市净率(PB)

市场上也有好多人用PB来估值,如果股价相对于净资产的溢价不高的,应该是一个比较安全的价格。但是问题又回到了财务数据的分析上,如果资产当中应收账款、应收票据或者存货占比高的话,真正企业可以用的资产反而减少了,那么即使保持一定的净资产收益率,利润额也不会高。所以,单纯考察市净率也不能让我们很好的对企业进行估值。

综上,单纯地使用某一指标对估值来讲,只具备一定的参考意义,而非定性意义,定性最根本的还是需要对企业基本面的深入理解,再辅以指标,此时我们才可能得出一个定性的结论。下一篇会学习一下PE与PB组合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