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indle中国服务今起正式终止 电子书还是一门好生意吗?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本报记者 向炎涛

历经两年告别“过渡期”,被广大网友戏称为“泡面神器”的Kindle正式终止了在中国的服务。根据亚马逊中国官网消息,Kindle中国电子书店已于2023年6月30日停止运营,并于2024年6月30日停止云端下载服务,此后未下载的电子书将无法下载和阅读。

这意味着,用户手中的Kindle将不再能够新增电子书内容,仅能阅读此前已下载的内容。而在Kindle退出中国这两年的“过渡期”内,国内电子书市场仍竞争激烈。目前来看,如何走得更远,或许是设备和内容厂商需要思考的问题。

Kindle彻底退出中国

Kindle是亚马逊旗下的一款电子书阅读器,于2013年进入中国,曾在中国市场风靡一时。因其大小及厚度刚好适合用来做泡面碗盖,Kindle被网友们戏称为“泡面神器”。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一称号也反映了Kindle在很多用户手中处于“吃灰”(即闲置)状态。

Kindle的退出历经了两年的“过渡期”。2022年6月2日,Kindle中国宣布,亚马逊将于一年之后即2023年6月30日,在中国停止Kindle电子书店的运营。在此之后,用户将不能购买新的电子书。对于已经购买的电子书,用户可以在2024年6月30日之前下载,并且可以在此后继续阅读。此外,对于在2022年1月1日之后购买Kindle电子书阅读器并且符合相关退货条件的用户,亚马逊还将提供非质量问题退货服务。

对于Kindle的退出,中国消费者表达出了不同的反应。有网友称,“这下真的只能盖泡面了”“国产电子书更方便一些”,也有网友表达了遗憾,称“真是看着这玩意儿从辉煌走向衰败啊,上一个是诺基亚”“读书少了一个好平台”。

在天使投资人郭涛看来,Kindle彻底退出中国市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亚马逊在中国市场的运营策略可能与本土化需求存在一定差距,未能充分满足中国消费者的特殊需求。其次,中国的电子书市场竞争激烈,有许多强有力的本土竞争者,如阅文集团掌阅科技等,它们更了解本地市场并提供了丰富的中文内容资源。”此外,版权问题以及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等方面的法律法规也可能是影响因素之一。随着智能手机和其他移动设备的普及,用户阅读电子书的习惯可能更倾向于使用多功能设备,从而减少了对专用电子书阅读器的需求。

电子书市场竞争激烈

事实上,纵观国内电子书市场,除了微信读书等平台,中文在线掌阅科技等上市公司也在提供在线阅读服务;在电子书阅读器方面,汉王科技科大讯飞、掌阅科技等也发布了众多产品,国产电子书市场竞争不可谓不激烈。

奥优国际董事长张玥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表示,目前国内电子书市场发展迅速,尤其是随着数字化阅读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使用电子书阅读器。相关企业的盈利情况也相对较好,一些知名的电子书平台和阅读器品牌已经拥有了稳定的用户基础和盈利模式。

“从长期来看,电子书仍然是一门好生意,因为数字化阅读的趋势是不可逆转的,而且电子书市场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随着技术的进步和消费者需求的不断变化,电子书市场将会出现更多的创新和竞争。”张玥表示。

而在艾媒咨询CEO张毅看来,Kindle本身的起步是非常高的,同时它的技术程度也值得点赞。“如果当时能够在产品上做一些迭代更新,或根据消费需求市场去变迁,我觉得还是有不错的机会,只可惜错过了。所以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巨大市场,如何适应中国在信息化、智能化阶段的消费需求,对于Kindle以及很多国外的厂商,都需要研究。”张毅说。

郭涛表示,随着数字化阅读习惯的逐渐养成,国内电子书市场规模持续扩大。一些大型平台通过版权运营、增值服务等方式实现了较好的盈利状况,但也有部分小型平台面临盈利压力。电子书作为一门生意仍然具有潜力,尤其是在推动数字出版、降低出版成本、方便用户获取内容等方面展现出优势。然而,要想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突围,需要不断创新商业模式,提高用户体验,并加强版权保护和内容质量控制。

(编辑 上官梦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