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健康升级家庭医生服务 健康管理市场迎来新变局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本报记者 孙文青

平安健康在推出家庭医生服务将近十年左右时间后,对外宣布升级家庭医生服务品牌“平安家医”。6月18日,平安健康相关负责人告诉《证券日报》记者,公司此次升级主要聚焦两方面:一是,发布了一站式主动健康管理服务体系;二是,针对亚健康、患有慢病和疾病人群,推出了“健康主动管、慢病能管好、疾病管全程”用户服务承诺。

此举引发了互联网医疗行业对于家庭医生业务的再讨论。事实上,平安健康并非近期第一家对家医业务启动调整的企业。自2015年起,无论是保险公司、互联网问诊平台,还是医药电商,均在不断试水家庭医生服务,从阶段性结果来看,有的成效尚不如预期,而截至2023年,平安健康旗下家庭医生会员已接近1300万人。

当家庭医生服务难倒一众企业,平安健康此番升级又将激起多大水花?

家医服务机遇与挑战并行

据平安健康董事长兼CEO李斗介绍,此次升级后,平安家医将构建“11312”主动健康管理服务体系,即1个拥有双重官方组织认证的家庭医生团队,1个经认证的5A标准服务路径,3套针对亚健康人群、慢病人群、疾病人群的主动健康管理服务以及提供12项医疗资源。平安家医还将承诺“健康主动管、慢病能管好、疾病管全程”。

在业内人士看来,平安健康此次升级是我国医疗服务从“有没有”到“好不好”迈进的体现。自2016年《关于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指导意见》发布以来,家庭医生制度在我国得到全面推广。2022年,《关于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的印发,为家庭医生制度的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

在这期间,互联网与医疗服务的结合加速了家庭医生服务推广的进程。从平安健康发布家庭医生付费会员制产品,到好大夫在线等互联网问诊平台推出会员制服务,再到头部医药电商平台以第一入口来打造家医服务……一批企业试图从家庭医生出发,寻找解决方法,真正做好健康管理服务。

就市场现状而言,国内健康管理服务仍然面临一些挑战。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数字生活电商分析师陈礼腾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由于行业的特殊性,包括服务的非标准化、监管政策的复杂性以及用户接受度等因素,导致(一些企业)商业化路径相对模糊和困难。”

值得一提的是,当前公众对家庭医生服务需求已日益提升,健康管理市场正在不断增长。《2024中国居民家庭医生需求调研及发展报告》显示,互联网医疗、大数据、AI等技术在不断优化和加速家庭医疗服务的发展。目前家庭医生更好的推进模式仍以商业保险支撑的B端模式切入更佳,同时也需要加大对家庭医生的传播以及模式优化,包括从付费端给予更多支持等。

鉴于我国健康管理服务需求正呈现多样性和复杂性等因素,中华医学会全科医学分会主任委员迟春花认为,开展家庭医生服务并寻找更优的服务运行模式成为新时期卫生体制改革的必然趋势,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高质量发展之路任重道远。同时,持续探索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利用互联网技术不断优化和完善服务内容和流程,应是全社会共同努力的方向。

企业探索更优发展路径

一直以来,市面上主要有两类企业在探索家庭医生服务,一类以在线问诊起家,如春雨医生、好大夫在线等,另一类则是具有保险公司背景,如平安健康、太医管家。

在陈礼腾看来,企业启动会员制等探索是一种积极的尝试,但不同的企业、不同的市场、不同的用户群体,需要不同的商业化路径。因此,企业需要在不断探索和尝试中,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商业化路径。

平安健康一直对标联合健康,打造中国版管理式医疗模式。据李斗介绍,平安健康此次升级背后,除了家庭医生会员已接近1300万人、“三到”(到线、到店、到家)网络以及现有医疗资源池外,公司还在前期积累了疾病库、处方治疗库、医疗产品库、医疗资源库及个人健康库五大数据库,能够弥补行业因医患数据缺失导致健康管理可持续性不足。

在全新的健康管理服务体系中,平安健康将运用“平安医博通”多模态医疗大模型及12个AI业务模型和升级后的“平安医家人”医生工作台,辅助家庭医生自动更新档案与匹配健康计划,确保问诊安全合规,省心省时省钱。

与以往平安健康战略升级略显不同的是,此次平安家医升级得到了平安集团高度期待。中国平安集团联席CEO郭晓涛表示,平安家医兼具医生、健康导航员、客户经理三重角色,可在诊前、诊中、诊后病程各环节发挥主动管理能力。可以看到,这些优质服务将金融低频变为医疗健康养老的高频服务。未来,平安家医还将不断提升自身综合服务质量,打造“筛、防、诊、治、康”全病程的管理服务。

根据平安健康2023年年报,得益于金融端和企业端市场健康管理需求增长,公司实现全年营收46.7亿元,毛利率创下了近5年来最高水平,净亏损同比收窄47.6%,正逐步接近盈利。平安健康管理层亦表示,公司有信心加速实现盈利上岸。

现阶段,平安健康已经在家医业务上率先迈出一大步,而它能否借此实现核心主业上的增长,进一步增强市场竞争力,仍然有待关注。

(编辑 张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