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加速落地 多地商业银行已完成首笔投放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本报记者 杨洁

当前,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正加速落地。

一方面,多地协同区域相关部门做好备选企业和项目清单筛选和推送工作,引导金融机构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另一方面,金融机构快速响应,积极对接项目企业,多家银行已成功投放首批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

在业内人士看来,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落地有助于推动商业银行有效满足高端制造业和数字经济等科技创新领域以及工业、建筑等设备更新改造领域的融资需求,推动其形成实物工作量,带动我国实体经济整体企稳向好。

多地完成名单推送工作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做好科技金融大文章,加强对初创期科技型企业融资支持,今年4月份,中国人民银行联合科技部等部门设立5000亿元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

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是对原有科技创新再贷款和设备更新改造专项再贷款的政策接续,在总结两项工具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改革完善,支持金融机构提升金融服务质效,更好满足科技创新、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领域的融资需求。

政策出台后,多地相关部门完善工作机制,加快名单筛选,引导金融机构加大科技创新以及重点领域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项目的金融支持力度。

以湖北省为例,中国人民银行湖北省分行引导金融机构快速对接科技部首批下发的无贷户名单,目前已对首批498家无贷户科技企业进行100%营销对接,已授信10家,放贷4笔、共计2336万元。此外,在获知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备选企业和项目名单后,中国人民银行青岛市分行及时将首批227个企业和项目推送给有关银行机构。

还有地区出台了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专项贴息政策,例如,浙江省桐乡市发布了《桐乡市现代纺织与服装产业设备更新专项政策》,对企业购置设备的贷款给予1.5%的贴息,市级奖励资金单个企业每年最高不超过100万元。

“对相关企业而言,一方面,商业银行可以为其投放符合再贷款政策要求的贷款,另一方面,叠加当地一些贴息政策支持,有利于进一步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某大中型商业银行相关人士告诉《证券日报》记者。

在5000亿元的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中,有1000亿元额度专门用于支持初创期、成长期科技型中小企业首次贷款,激励金融机构更大力度投早、投小、投硬科技。据悉,近期,中国人民银行与科技部依托“创新积分制”评价,遴选了首批近7000家符合条件的企业,向21家全国性银行推送。各银行快速响应,迅速行动,首笔科技创新贷款近日已发放,后续其他贷款将陆续投放。

多家银行落地首笔投放

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具有引导撬动效能,能够促进更多金融资源流向科技创新、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领域。而在这其中,商业银行扮演着重要角色,有数据测算,5000亿元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若使用完毕,则至少拉动8300多亿元相关信贷。

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政策出台后,《证券日报》记者了解到,多家商业银行第一时间建立了行内工作专班,提前部署。例如,建设银行衢州龙游支行召集辖内机构梳理目标客户,并指定专人与当地经信投资科对接联系,提前介入;中信银行杭州分行积极对接主管部门获取项目初选清单,提前开展融资对接和评估,为清单内项目提供审批绿色通道、执行优惠利率等全流程配套政策支持。

“在项目申报过程中,我们了解到有企业项目尚未上报技术改造再贷款名单,于是第一时间协助企业联系县经信局投资科,为企业牵线搭桥,解答申报中的问题,最终企业项目成功入选工信部第一批技术改造再贷款清单。”建设银行衢州龙游支行相关人士介绍,最终该支行成功与企业签订了4.35亿元技术改造贷款合同并实现首笔投放5215万元。

助力转型,金融先行。6月18日,记者获悉,近日,建设银行广东省分行成功落地首笔符合申报条件的科技创新贷款810万元,将金融活水不断输送到优质科技型企业,跑出转型发展“加速度”。中信银行杭州分行也成功投放浙江省首批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其中,向浙江某新能源有限公司发放贷款3455万元,用于采购设备,该项目为金华地区首笔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再贷款项目,项目投产后预计年产值超40亿元。

“企业在当前有设备更新需求体现了其自身实力以及对未来的信心,我们有专门的产品和服务,会及时将政策传达给各企业,鼓励优质企业利用政策实现焕新及效能提升,同时,也会帮助有需要的企业及时录入系统享受政策。”江苏地区某国有大行业务部门负责人告诉《证券日报》记者。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商业银行可以将存量的相关领域贷款进行申报,以此获取低成本再贷款;同时,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也可以为商业银行新发放的相关领域贷款降低成本,有助于商业银行自身的可持续稳健经营。

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范若滢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金融机构在用足用好此次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的过程中,需要重要关注三个方面:一是对企业融资需求进行精准匹配,把钱用在刀刃上,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二是提高资金定价能力,要确定合理的贷款利率,既要强化对企业的资金支持,也要保障金融服务的可持续性。三是强化对资金投向的严格审查,确保企业要专款专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