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将逐步恢复常态化 改革深化增强投资者信心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本报记者 吴晓璐

6月17日,成电光信通过北交所上市委会议审核。这是时隔4个多月,北交所上市委再次召开会议,审核企业上市申请。

据公开信息,本周有3家企业(含成电光信)上市申请上会。除了成电光信,太湖远大北交所上市申请将于6月20日上会,汉朔科技创业板IPO将于6月21日上会。

自新“国九条”发布至今,三大证券交易所上市委均已召开会议审核企业上市申请。在市场人士看来,这意味着IPO市场正在逐步恢复常态化。预计下半年随着二级市场环境改善,IPO数量可能增加。与此同时,随着现场检查比例大幅提升,下半年IPO审核仍保持严格的标准,在严把“入口关”背景下,监管部门将重点支持科创型企业上市。

上会企业数量明显增加

在新“国九条”发布实施后,证监会陆续出台相关配套政策文件和制度规则。4月30日,证监会修订发布《科创属性评价指引(试行)》,同日,沪深交易所正式发布股票发行上市审核规则,提高上市门槛。5月16日,马可波罗IPO上会,是新“国九条”发布后首家上会企业,之后到6月16日的一个月时间内,仅有3家企业IPO上会。

不过,在6月17日至6月21日一周内,就有3家企业上市申请上会,数量明显增加。在市场人士看来,这意味着在提高上市门槛后,IPO市场也逐步走向常态化。中央财经大学资本市场监管与改革研究中心副主任李晓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未来这一趋势是否会持续,需要进一步观察市场环境和监管政策的变动。

另一方面,不符合上市条件的企业,也在陆续撤回上市申请。上交所企业上市服务数据显示,截至6月16日,年内已公布终止审查企业229家,其中上交所86家(主板46家,科创板40家),深交所97家(主板32家,创业板65家),北交所46家。其中,5月份以来已有89家企业主动撤回上市申请,占比接近四成,主动撤单数量明显增加。

对此,某券商投行人士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首先,监管部门提高上市门槛之后,部分企业因为不满足新的上市条件而撤单;其次,根据监管安排,拟IPO企业现场检查比例将提升,对企业合规性要求提高,部分“带病闯关”企业主动撤单;最后,监管对财务造假、信披违法违规等处罚力度加大,监管威慑力提升,部分问题企业也主动撤单。

监管重点关注两方面问题

新“国九条”发布以来,从马可波罗、联芸科技、凯普林和成电光信4家上会企业情况来看,马可波罗被深交所上市委会议作出暂缓表决的决定;联芸科技申请科创板IPO,目前已注册生效;凯普林科创板IPO以及成电光信北交所上市申请通过上市委会议。

从4家公司的审核情况来看,公司可持续盈利能力、科创性成为监管关注重点。如马可波罗被深交所上市委作出暂缓审议的决定,对此,深交所表示,主要是考虑报告期内公司营业收入和利润都出现一定下滑等实际情况,需要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确认影响业绩不确定因素是否消除。

联芸科技和凯普林则选择了科创板第四套上市标准,即“预计市值不低于人民币30亿元,且最近一年营业收入不低于人民币3亿元”。上交所上市委会议提出的问题集中在企业的科创性和业绩可持续性,要求联芸科技说明公司是否存在上市后业绩大幅波动或下滑的风险及应对措施,是否影响公司的持续经营能力等;要求凯普林说明主要产品的技术先进性,以及公司未来业绩是否存在大幅波动的风险等。

对于成电光信,北交所上市委会议重点关注公司业绩增长及可持续性、收入确认合规性、公司治理规范性及财务内控有效性等问题。

“从新‘国九条’发布以来上会企业的审核问询情况来看,监管部门在IPO审核上仍保持着严格的标准。”深圳大象投资控股集团总裁周力表示,对于上会企业,上市委都重点关注了未来业绩是否存在大幅波动风险,由此可见业绩问题仍然是监管关注的重点之一。审核结果透露出监管部门对于IPO企业的质量和合规性有着较高的要求,这体现了监管部门对于保护投资者利益、维护市场稳定的决心和信心。

对于“硬科技”企业,监管部门支持力度加大。证监会4月19日发布的《资本市场服务科技企业高水平发展的十六项措施》提出,加强与有关部门政策协同,精准识别科技型企业,优先支持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的科技型企业上市融资、并购重组、债券发行,健全全链条“绿色通道”机制。

联芸科技5月31日通过上交所上市委会议,6月3日向证监会提交注册申请,6月13日收到证监会注册批复,总计用时不足半月,创造了科创板开板以来注册耗时最短的上市项目的纪录。

李晓表示,联芸科技科创板IPO快速注册生效,显示出科创板对于符合其定位、具有科技创新能力的企业持开放态度,审核流程相对高效。凯普林科创板IPO过会,也进一步说明了科创板对于具有发展潜力的科创企业的支持。综合来看,监管层在IPO审核上既保持审慎态度,又鼓励和支持具有科技创新能力的企业发展,体现出了一种平衡和差异化的监管策略。

科技企业上市将获力挺

据Wind数据统计,今年以来,截至6月17日,A股新增41家上市公司,同比下降72.85%,41家公司上市募资合计295.4亿元,同比下降84.15%。

在上市数量方面,4月份和5月份分别仅有5家、3家公司上市,数量已降至近5年来的最低。不过,6月份以来截至6月18日,半个多月的时间内,已有3家公司成功上市。在发行情况方面,5月份有4家企业启动发行,较4月份增加1家,发行数据已出现回升。6月份有5家企业启动发行,3家完成发行,还未上市。

市场人士认为,随着二级市场环境改善,IPO审核逐步常态化,以及资本市场支持科技创新16项举措的支持下,下半年IPO数量可能较上半年增加,增量主要来自科创企业。

李晓表示,随着市场环境的改善和投资者信心的提升,下半年IPO数量有望进一步增加,尤其在科创板和创业板等板块。与此同时,预计监管层将继续保持审慎的审核态度,对于存在问题的企业会采取更为严格的监管措施,以保护投资者利益和保持市场稳定。

周力认为,下半年IPO市场可能有三大趋势,首先,随着市场环境逐渐改善和政策支持力度加大,预计IPO数量可能会继续增加,但由于监管部门对上市公司质量要求提升,IPO数量和融资规模可能会同比下降;其次,下半年监管部门会继续加强对IPO企业的审核和监管力度,以确保市场的公平、公正和透明;最后,资本市场改革将会进一步深化,为更多创新型企业提供上市融资的机会。从长远来看,改革不断深化也将显著增强投资者对市场的信心,激发更广泛的市场参与热情,进而推动市场活跃度稳步提升,为资本市场的健康稳定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编辑 上官梦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