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HUD厂商市场份额大增 多家企业加速推进产品布局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本报记者 王镜茹

作为实现人车交互的新窗口,HUD(Head Up Display,抬头显示系统)车载应用渗透率正逐步提升。

据盖世汽车研究院数据,国内一季度智能座舱装机量攀升至322.1万套,同比增长37.8%。其中,HUD渗透率增长尤为明显,一季度渗透率为12.9%,去年同期仅为8.9%。

在此背景下,中国厂商的市场份额增长迅速,其产品在本土车型中快速渗透。6月12日,华阳集团在接受调研时表示,公司HUD产品已连续多年实现高增长。目前,HUD产品市场开拓进展迅速,今年以来新获长城、长安等客户项目定点。随着较多新项目进入量产阶段,预计HUD产品仍将保持良好增长态势。

HUD产品亦成为驱动华阳集团一季度业绩高增的重要因素。财报显示,公司2024年一季度实现营收约19.91亿元,同比增长51.34%;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1.42亿元,同比增长83.52%。中金公司发布研报称,得益于优质客户放量,一季度华阳集团HUD国内市占率高增,超过27%。

中国数实融合50人论坛智库专家洪勇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此前中国HUD市场多以国际巨头为主导。但近年来,凭借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坚实基础,以及国内供应商显示技术的快速迭代,目前国内HUD生产企业已占据市场份额的半壁江山,未来优势有望进一步扩大。”

前装增速持续抬升的同时,龙头公司亦不断推动研发创新,布局高端产品。其中,AR-HUD(增强现实抬头显示)凭借大画幅、与智能座舱融合等优势,引发行业广泛关注。

据悉,AR-HUD是将AR和抬头显示融合,在前挡玻璃上实现相关参数与数据投影。高工智能汽车研究院监测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市场乘用车(不含进出口)前装标配W-HUD及AR-HUD交付新车225.43万辆,同比增长50.26%,渗透率首次突破10%大关。

深度科技研究院院长张孝荣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AR-HUD通过结合虚拟现实技术,充分融合了智能座舱及智能驾驶等相关功能,具有投影范围更广、成像距离更大等优势,满足了用户在不同场景下的需求,已成为车企差异化竞争的重要保障。”

在此背景下,行业龙头不断推进高端产品布局。水晶光电表示,公司在光学系统设计和技术迭代上具有较为明显的领先优势。在LCOS(Liquid Crystal on Silicon,反射式投影显示)等中高端产品的布局上,2024年会加速推进进程,尤其是在中高端车型和海外客户的推广进程上。

华阳集团表示,公司持续投入研发,保持产品具备先进性。AR-HUD产品涵盖多种成像方案,并前瞻性布局研发光波导、裸眼3D等技术应用。在国内率先推动HUD向全景式HUD进阶,已推出VPD(Virtual Product Development,虚拟产品开发)产品并获得定点项目。

歌尔股份则于2023年率先推出新一代车载AR-HUD PGU(Picture Generation Unit,图像生成单元)模组PGU4620。公司表示,会长期在AR领域积极投入,并不断深化在相关核心零组件和关键技术上的布局。

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叶银丹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不管是通过规模化降本,还是技术创新,国产AR-HUD产品已日益成熟。考虑到智能汽车的快速迭代,软硬分离或成为趋势,具备AR导航等功能的AR-HUD将成为更多车型的标配,拥有差异化竞争优势的行业龙头企业有望持续获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