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驾驶加速发展 九家车企入围试点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本报记者 李雯珊

6月4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了《进入智能网联汽车准入和上路通行试点联合体基本信息》(以下简称《基本信息》),比亚迪广汽集团蔚来上汽、一汽等九家汽车生产企业获批进入智能网联汽车准入和上路通行试点,成为全国首批开展L3自动驾驶上路通行试点的车企。

九家车企获批成为试点企业

据悉,试点的组织实施共分为五个阶段,分别是试点申报、产品准入试点、上路通行试点、试点暂停与退出、评估调整。当前,只是完成试点申报阶段的遴选,并不代表具有自动驾驶功能的智能网联汽车取得准入许可或允许上路通行。

同时,取得准入的智能网联汽车产品,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依法办理车辆登记后,在限定区域内开展上路通行试点。从事运输经营的,还应当具备相应业务类别的运营资质并满足运营管理要求。使用主体、汽车生产企业和车辆运行所在城市政府部门应按有关要求做好应急处置工作。

“L3级别的智能驾驶被认为是辅助驾驶与自动驾驶的分水岭,L3级别之后,驾驶的主导权从驾驶员转移至自动驾驶系统,允许驾驶员完全放开双手且视线离开路面,驾驶员不再需要时刻掌握车辆的运行和操作。这背后考验的不仅仅是车企智能驾驶技术的能力,更需要可靠的底层架构和风险处理能力。”中国电子商务专家服务中心副主任郭涛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基本信息》显示,从车辆运行所在城市来看,分别为北京、上海、广州、深圳、重庆、郑州以及儋州。汽车生产企业包括广汽乘用车有限公司、比亚迪汽车工业有限公司、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第一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北汽蓝谷麦格纳汽车有限公司、上汽红岩汽车有限公司、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蔚来汽车科技(安徽)有限公司。

广汽集团为例,该公司以广汽研究院为研发主体,以广汽传祺、广汽埃安为整车主体,以如祺出行为使用主体,形成了一个集技术研发、生产制造、运营保障于一体的强大联合体,100%达成了智能网联汽车准入和上路通行试点的全部要求,并顺利通过了多轮遴选和答辩,最终从全国10多家申报主体中脱颖而出,获批进入智能网联汽车准入和上路通行试点。

自动驾驶与智能网联加速演进

此前,自动驾驶政策春风不断。例如,2023年12月份,交通运输部发布《自动驾驶汽车运输安全服务指南(试行)》;2024年1月份,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五部门发布《关于开展智能网联汽车“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工作的通知》。

从地方来看,北京市公共资源交易服务平台近日发布《北京市车路云一体化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招标公告》,投资额约99.4亿元,将在全市选取约2324平方公里的范围,对6050个道路路口进行智慧化改造;6月3日,福州智能网联车路云一体化启动区示范建设审批类项目公示,福州成为继北京之后第二个在车路云协同方面有大动作的城市。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国内已有超过50个城市出台自动驾驶试点示范政策,多地推动自动驾驶相关地方立法,并在机场、高铁等重要场景开展无人车辆试点服务。

“自动驾驶技术将推动整个车联网和路网基建行业的发展。这种车路协同的实现,离不开对车辆和道路的高精度定位、环境感知和通信技术的要求。通过‘车端、路端、云端’一体化发展的应用试点,有助于加快建设城市和道路基础设施,促进提升车载终端搭载率,推动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民生证券计算机行业分析师吕伟表示。

广汽集团相关人士向记者表示,公司将在试点车型上推出以TJP(交通拥堵辅助自动驾驶功能)为代表的L3自动驾驶功能,主要面向特定的高速公路和城市快速路拥堵场景,满足用户对高阶智能驾驶的需求。开启TJP功能后,车辆可自动进行车道居中、车速保持、车距保持等。在此过程中,用户双手可离开方向盘,将注意力转移到其他事务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