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银行网点昨向个人投资者发售30年期特别国债 购买时间仅限当日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本报记者 彭妍

近日,“部分银行开卖30年期的超长期特别国债”的消息备受市场关注。《证券日报》记者从招商银行浙商银行获悉,30年期超长期特别国债于5月20日对个人投资者开放,并且购买时间仅限5月20日当天。

多位业内人士认为,此次发行的超长期特别国债是记账式国债,其交易价格随市场行情波动,投资者买入后,需对超长期特别国债上市交易后的价格波动保持密切关注。

5月13日,财政部公布今年超长期特别国债发行安排。根据财政部的安排,今年计划发行的1万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分为20年、30年和50年三个品种。其中,30年期超长期特别国债在5月17日开始公开招标首发,本期国债为固定利率附息债,总额400亿元,票面利率为2.57%。超长期特别国债属于记账式国债,个人和机构投资者可在银行柜台、线上平台和证券市场流通转让。

招商银行北京地区一家支行网点的客户经理告诉记者,超长期特别国债不是所有客户都可以购买,该产品仅限A3及以上风险评级客户购买,且仅支持网上银行及柜面渠道购买。

另外,浙商银行北京某支行工作人员也告诉记者,客户可以通过该行手机银行App购买2024年超长期特别国债(一期),100元起购,风险等级为R2。购买时间仅限5月20日10点至15点30分。

多数银行理财经理除了介绍产品的大致信息以外,还着重强调了产品相关风险。“债券非存款,个人柜台债券业务具有投资风险,可能存在导致投资者资金及收益受损的各种风险,投资者应当充分认识风险,谨慎投资。”多家银行客户经理表示。

除了上述两家银行,5月20日,《证券日报》记者还询问了北京多家国有大行以及部分股份制银行工作人员,但得到的回复均是,目前暂未接到超长期特别国债针对个人投资者发售的相关通知。

中央财经大学证券期货研究所研究员杨海平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普通个人投资者购买超长期国债面临两个主要风险:其一,未来可能出现的通货膨胀会消减投资超长期国债的实际收益;其二,普通投资者购买超长期国债一般不会持有到期,由此可能会面临市场风险,即在转让时不一定能够获得理想的价格。

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田利辉认为,超长期特别国债是否适合个人投资者购买,主要取决于投资者自身的投资目标、风险承受能力、资金流动性需求以及对市场利率变动的预期。如果投资者寻求长期稳定的投资回报,并且不需要在短期内动用资金,超长期特别国债是一个可以考虑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