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纳制药工业优质资产 百洋医药构建医药创新产业闭环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1

本报记者 刘钊

5月20日下午,百洋医药发布公告,公司拟以8.8亿元现金收购上海百洋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简称“百洋制药”)60.199%股权。此次交易标志着百洋医药正式由商业化平台升级为支持源头创新的医药产业化平台。

公告显示,2022年度和2023年度,百洋制药营业收入分别为6.35亿元、7.60亿元,净利润分别为1.09亿元、1.35亿元,2024年度,预测净利润为1.48亿元。此次收购不仅将为百洋医药注入盈利能力强劲的优质资产,带来稳定的营收和利润,更带来了高速增长的重磅产品。

公开资料显示,百洋制药自主研发的“扶正化瘀”,是一款经循证医学验证可逆转肝纤维化的创新中成药产品,是中国首个完成美国II期临床试验的肝病领域中成药。该产品也开启了肝病抗病毒和抗纤维化“双抗治疗”的新疗法。凭借扎实可靠的循证医学证据和良好的临床应用实践,扶正化瘀真正实现了疾病可诊、质量可控、疗效可证的现代化中药标准,现已是医院市场抗肝纤维化领域份额第一的产品,进入百洋医药上市公司体系之后,将在零售端充分释放品牌价值。

不仅有现代化中药研发生产,百洋制药在高端缓控释制剂研发生产领域也有先进的技术工艺,其位于青岛的缓控释制剂药厂多次“零缺陷”通过美国FDA的cGMP认证,生产标准与国际接轨,多款产品为中美共线生产、同报同销。其中知名的一天一次降糖药盐酸二甲双胍奈达®是国内首个获批的渗透泵控释剂型二甲双胍,于2018年底获FDA批准,2023年进入国家医保。

一直以来,百洋医药以品牌商业化能力为核心,聚焦医药健康品牌的打造运营。经过二十年的积累,百洋医药孵化运营的多个十亿级、亿级品牌中,进口钙品牌迪巧®、消化不良品牌泌特®等均已成为品类领导品牌;其营销网络也覆盖了14000余家大中型医院和40万家药店,与多家跨国MNC都形成了合作关系。

本次交易完成后,依托百洋医药强大的商业化能力,百洋制药的核心产品将实现价值裂变,进一步提升市场占有率。与此同时,百洋医药也将丰富产品结构,进一步向产业链上游延伸,以“生产制造和商业化”双轮驱动策略构建医药产业化平台,提升公司整体的市场竞争力。

百洋医药的产业化平台价值还不止于此。近年来,百洋医药母公司百洋医药集团与国家级科研院校携手培育源头创新成果,在全磁悬浮人工心脏、核医学创新药、医用直线加速器、超声用电磁导航设备、抗肿瘤和骨再生创新药等多个创新领域都有布局。

其中,全磁悬浮人工心脏、超声用电磁导航设备与十二导家用心电仪等创新产品也都与百洋医药形成了商业化协同。百洋医药还获得了集团孵化的治疗骨坏死FIC药物(PDC)和放射性核素偶联药物(RDC)的商业化权益,该核药产品是我国核医学领域首个自主研发的1类创新药,产品即将申报上市。

未来,依托母公司的创新孵化战略,百洋医药有机会承接更多原研创新成果的生产和商业化运营,助力创新成果变成大规模应用的产品,提升科技创新赋能医疗服务的整体效率和水平。

(编辑 张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