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交房政策力度空前 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还将有大动作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本报记者 杜雨萌

见习记者 张芗逸

“做好保交房工作,要充分用好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以下简称“融资协调机制”),将项目纳入‘白名单’给予融资支持。”5月17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董建国在国新办举行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表示。

自4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强调,要“切实做好保交房工作”后,在上述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自然资源部、中国人民银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以下简称“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在针对保交房打出的系列“组合拳”中,对融资协调机制进行新的部署和安排。

中指研究院市场研究总监陈文静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项目“白名单”的持续推进落地,将有助于更加精准支持房地产开发项目的合理融资需求,推进项目的开发建设,以保障购房人合法权益,缓解居民对于期房交付的担忧,进而稳定市场预期。

融资协调机制

成效显现

自今年1月下旬建立的融资协调机制在全国多个城市大面积铺开,目前已取得积极成效。

数据显示,目前全国29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已经建立了融资协调机制。截至5月16日,商业银行已按内部审批流程审批通过了“白名单”项目贷款金额9350亿元。

用好融资协调机制,是打好商品住房项目保交房攻坚战的重要路径。得益于目前其提供的近万亿元资金支持,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最新数据来看,房企融资情况已得到部分改善。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月份至4月份,房地产开发企业到位资金34036亿元,同比下降24.9%,降幅较1月份至3月份收窄1.1个百分点。与此同时,4月份,房屋施工、竣工和新开工当月同比分别较3月份回升32.1个百分点、2.7个百分点和11.5个百分点。

兴业研究指出,房屋施工数据的显著回升,显示出当前融资协调机制等保交房政策正逐步起效。

“从提振房地产行业的政策工具箱来看,目前已形成共识的是,只有在融资端继续大力支持房地产企业,保交房工作才能得以进一步顺利落实。”58安居客研究院院长张波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由于房企目前的销售去化速度相比前几年还有较大差距,加之房价下行等多重因素影响,银行对于房企贷款的实际发放依然偏于谨慎,因此,后续“白名单”贷款审批与实际发放的进一步打通才是关键。

强化“白名单”项目

差异化分类支持

为进一步发挥融资协调机制作用,满足房地产项目合理融资需求,董建国强调,城市政府推动符合“白名单”条件的项目“应进尽进”,商业银行对合规“白名单”项目“应贷尽贷”,满足在建项目合理融资需求。

“此次强调对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作用的发挥,说明这项工作既要坚持,也要发挥好效应,对于房企尤其是项目层面的资金需求是有积极作用的。”易居研究院研究总监严跃进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考虑到融资协调机制的资金主要来自银行,有风险评估考量,预计后续的资金支持仍以优质项目为主。

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副局长肖远企在上述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透露,近期,国家金融监管总局还要发布《关于进一步发挥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作用满足房地产项目合理融资需求的通知》,建立健全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深刻认识房地产工作的人民性、政治性,继续坚持因城施策,以城市为主体、以项目为中心,全力支持应续建项目融资和竣工交付,切实做好保交房工作,保障购房人合法权益。

肖远企表示,城市协调机制主要是汇总辖内房地产项目情况,按照条件和标准审核“白名单”项目,对于暂时不符合条件与标准的项目,要督促有关各方加大整改力度,切实解决相应问题,使其符合“白名单”的项目条件和标准。

谈及未来如何压实地方政府、商业银行及房地产企业等各方责任,进一步发挥融资协调机制作用,张波建议,一方面,要坚持对不同所有制房企的“白名单”项目一视同仁,当下民营房企在融资层面依然处于劣势,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对民营房企可更多采取存量贷款展期、区分项目发放新增贷款等方式;另一方面,房企的融资要落实到项目,融资贷款金额要严格监控,严格审查信贷资金用途和流向。

“对‘白名单’项目进行差异化的分类支持很重要。”严跃进认为,应当按照项目的竣工及出售情况精准施策。例如,对于出售率不理想的项目,可以考虑充当保障房房源;对于出售情况较好而还未竣工的项目,应该加大资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