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总体产值超5300亿元 关联产值占比近70%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本报记者 徐一鸣

5月18日,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发布《2024中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发展白皮书》显示,2023年中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总体产值达到5362亿元,较2022年增长7.09%。其中,由卫星导航应用和服务所衍生带动形成的关联产值同比增长7.79%,达到3751亿元,占总体产值比例为69.96%。

“2023年,中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总体产值实现同比增长,反映出市场对高精度定位、导航和位置服务的不断需求。”工信部领军人才计划专家顾问高泽龙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作为高科技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的发展对促进我国经济增长、优化产业结构具有积极作用。

在应用方面,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广泛应用于旅游、交通、物流、农业、海洋、应急等领域。在旅游领域,人们可以利用卫星导航服务规划旅行路线、查找景点和酒店等;在交通领域,卫星导航技术可以实现车辆调度、路线规划、路况查询等功能;在物流领域,卫星导航技术可以实现对货物的实时追踪和定位,提高物流效率。

在产业链方面,中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链已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内循环。上游主要由基带芯片、射频芯片、板卡、天线等构成;中游包括终端集成和系统集成;下游则是解决方案和运维服务。

而随着我国北斗三号的成功部署,将为行业和产业链上市公司进一步打开成长空间。

高新兴表示,公司生产的执法记录仪使用嵌入式系统,覆盖从2G至5G不同频段多款产品。部分4G、5G执法记录仪除了支持北斗卫星定位功能,还支持可视化指挥调度业务、适配加密芯片、超长摄录续航等功能。

隆盛科技表示,公司以控股子公司微研中佳为载体,积极围绕航天卫星、商业卫星等精密零件及成套组件开拓业务,成为公司现有业务基础上新的增长引擎。

中关村物联网产业联盟副秘书长袁帅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一方面,随着5G、物联网等新技术的普及,市场对高精度、高可靠性的位置服务需求不断增长,产业链上市公司迎来发展良机;另一方面,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涉及众多高精尖技术,产业链上市公司也面临着技术创新、产品质量、成本控制等方面的挑战。

中航证券表示,“十四五”期间,中国卫星导航应用市场有望保持年复合率15%的增速,到2025年中国卫星导航市场规模有望接近8000亿元。

(编辑 闫立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