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资管机构交易所ABS业务成功落地 两单产品总发行金额超20亿元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本报记者 冷翠华

由保险资管公司担任管理人的两单交易所ABS(资产证券化)产品近期先后成功发行,总发行金额超过20亿元。这意味着保险资管机构以投资者和管理人双重身份参与的交易所ABS业务正式“起航”。

业内人士认为,保险资管机构以管理人身份参与交易所ABS业务,有助于增厚投资收益,并可通过ABS业务与公募REITs(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的联动,更好盘活险资机构投资的基础设施项目,更好服务实体经济。

国寿资产、泰康资产领头

记者了解到,国寿资产近期完成了首单交易所ABS产品——“中国人寿-创工融资租赁资产支持专项计划”(以下简称“国寿创工项目”)的募集发行,发行金额为8亿元。同时,泰康资产作为计划管理人的“泰康资产-中电投租赁1号碳中和绿色资产支持专项计划”(以下简称“泰康中电投项目”)成功发行,发行金额为12.64亿元。两单保险资管交易所ABS产品发行总金额达20.64亿元。

国寿资产表示,作为首单落地的交易所ABS产品,国寿创工项目募集的资金用于支持徐工集团各大主机厂制造的工程机械设备等,积极助推徐工集团高端产业技术以及科技专利发展,不仅彰显了“大国重器”的实力,也是国寿资产为“科技强国”“制造强国”提供金融支撑的体现。

泰康资产表示,泰康中电投项目的成功发行,提升了保险资管公司创设更多金融产品、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该项目的原始权益人为中电投融和融资租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融和租赁”)。融和租赁于2014年3月份在上海自贸区成立,注册资本15.07亿美元,获得中诚信、新世纪AAA级主体评级,依托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在能源领域的协同优势,在新能源发电、储能、节能环保、信息通讯、城市能源等领域,提供综合业务方案。

除了上述已经成功发行的保险资管交易所ABS产品外,目前保险资管机构还有储备项目,包括太保资产作为管理人的“太平洋-海通恒信小微企业高质量发展1-2期资产支持专项计划”,以及国寿财富作为管理人的“中国人寿-创科供应链1-X号资产支持专项计划”,两个项目都已经获得交易所通过。

助力实体经济发展

去年10月13日,国寿资产、泰康资产、太保资产、人保资产和平安资管5家保险资管公司获得沪深交易所出具的无异议函,成为保险行业首批获批试点开展交易所ABS以及REITs业务的公司。

在此之前,保险资管机构主要通过中保保险资产登记交易系统有限公司开展保险资产支持计划业务,并对交易所ABS产品进行投资。如今,首批保险资管机构已经拥有交易所ABS产品“管理人+投资人”的双重身份。

河南泽槿律师事务所主任付建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险资具有长期稳定的特点,符合ABS产品的风险收益特性,开展交易所ABS业务有利于增厚投资收益,交易所ABS也为保险资管机构提供了新的业务空间和发展机遇。同时,险资开展ABS业务可以活跃资本市场,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特别是通过ABS与公募REITs的联动,有利于盘活基础设施股权项目。

长期关注金融证券等领域的上海市光明律师事务所律师邱平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保险资管机构在交易所ABS的产品设计、风险评估和资金募集等方面具有优势。不过,作为交易所ABS管理人,保险资管机构需要面向更广泛的市场投资者,需要提升品牌建设、市场推广和客户服务等方面的能力。同时,ABS业务本身具有较高的复杂性和风险性,需要保险资管机构具备更为强大的专业团队和技术支持。

着眼未来,国寿资产表示,将积极发挥中国人寿投资主平台功能,统筹各方资源,推动交易所ABS业务创新发展,当好服务实体经济的主力军。付建认为,未来保险资管机构的交易所ABS业务将朝着多元化和专业化方向发展,随着市场参与者增加和产品创新的推进,保险资管ABS业务有望成为资产证券化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邱平看来,随着监管政策的逐步放开和市场的日益成熟,保险资管机构将更加积极地参与交易所ABS业务,推动其成为险资资产配置的重要渠道之一,这有助于险资通过ABS业务为基础设施建设、绿色环保等领域提供资金支持,促进实体经济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