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信网能拟斥资15亿元发起要约收购 瞄准科林电气控制权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2喜欢:0

本报记者 张晓玉

科林电气“控股权争夺战”再有新进展。5月13日晚间,科林电气发布要约收购报告书摘要,海信网能计划以33元/股的价格收购公司约4541.88万股股份,占公司总股本的20%。

海信网能在要约收购公告中表示,通过本次要约收购进一步提升对上市公司的持股比例,增强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稳定性,取得上市公司控制权。

海信网能公司总经理史文伯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海信网能本次要约为部分要约收购,不会终止科林电气的上市地位,按照目前的股权结构,在海信网能方面要约收购完成后,科林电气的公众股东持股比例不会低于25%。”

拟斥资15亿元收购20%股份

从3月19日海信集团旗下海信网能宣布获得石家庄上市公司科林电气最大表决权,到4月1日科林电气董事长张成锁携手三位高管抱团抵抗,再到海信网能和石家庄国有资本投资运营集团(下称“石家庄国投”)连番增持,围绕科林电气控股权展开的博弈至今已持续近2个月。

往前回溯,3月19日,科林电气公告称,公司副董事长李砚如、董事兼总裁屈国旺计划将持有上市公司总股本的3.19%,转让给海信网能持有;将其持有的剩余股份占总股本的9.57%委托给海信网能行使。

此后,海信网能多次增持。截至5月13日,海信网能持有上市公司14.94%股份,其中5.1%的股份未完成过户,并持有李砚如、屈国旺委托的9.57%股份的表决权。而作为科林电气股权争夺战的重要参与方,在海信网能增持过程中,石家庄国投也大举增持,截至4月25日,石家庄国投持有科林电气10%股份。

在各自采取增持措施以后,截至5月13日,海信网能持有科林电气14.94%股份(拥有24.51%的表决权),张成锁等一致行动人持股17.31%,石家庄国投持股10%。

面对股权的差距,海信网能主动实施要约收购。对于此次要约收购,史文伯对记者表示:“海信网能于5月10日取得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关于经营者集中的审查批复文件后,第一时间作出主动要约收购科林电气股份的决定,充分显示出海信网能的决心和信心。本次要约收购符合中国证监会《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

根据公告,此次要约收购为海信网能向除自身以外科林电气全体股东的非限售流通股发出的部分要约,所需最高资金总额约14.99亿元。

从股权结构上看,通过此次要约收购,海信网能对科林电气的直接持股比例将接近35%,拥有的表决权比例将接近45%。按照《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投资者可以实际支配上市公司股份表决权超过30%,即被认定为拥有上市公司控制权。若要约收购生效,海信网能将取得科林电气的控制权。

史文伯表示,公司稳定是业务发展的根本前提,从根本上解决控制权问题是促进公司稳定的根本措施,这将有利于全体股东利益的提高和未来价值的增长,也会对当地经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将多方面助力科林电气发展

在海信网能与石家庄国投的竞相增持下,科林电气股价持续强势。在发布海信网能要约收购后,5月14日,科林电气再度涨停,股价达31.56元。

史文伯表示,本次收购科林电气是基于海信集团产业发展战略,海信网能布局新型电网、新能源是一项重大长远决策,这也是海信集团整体战略规划的重要组成内容。同时,海信网能在新能源领域布局已久,具备了市场上独特的竞争优势。

“首先,海信网能在储能温控、功率半导体、软件、电力电子等方面的技术优势及研发平台,将助力科林电气打造独特的产品竞争优势;其次,借助海信网能的全球营销网络和品牌营销能力,可以帮助科林电气快速扩大规模,实现国际化快速发展;最后,海信网能可在管理经营效率、供应链平台、人才机制等方面全方位对科林电气进行加持和提升。”史文伯表示,在取得控制权后,科林电气的注册地、生产地、纳税地、生产场所、管理机构等不会搬离石家庄,现有骨干员工队伍也将保持稳定。

清华大学战略新兴产业研究中心副主任胡麒牧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此次围绕科林电气相关股权发生的事件涉及多方利益的博弈。最终的结果将取决于各方的实力和策略。从海信网能的角度来看,取得科林电气的控制权将为其带来显著的业务拓展和资源整合机会。科林电气作为一家在电力能源领域具有重要地位的公司,其技术、市场资源和品牌影响力等都是海信网能所看重的。”

全部讨论

05-16 16:22

这中间要不是海信介入的话,股价能涨这么高吗能出现涨停板吗?

写这么多就问这股大概还能涨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