钨精矿价格创新高 加强钨资源回收成行业共识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本报记者 李婷

今年以来钨精矿因价格持续上涨备受市场关注,近期已创下了10年来的新高。

5月14日,据中钨在线发布,黑钨精矿(65%)当日报价15.3万元/吨,与年初比涨幅达到了24.39%;白钨精矿(65%)报价15.2万元/吨,年内涨幅达到26.62%。

上海钢联铁合金事业部钨业分析师黄雨婷对《证券日报》记者分析认为,从供应端看,由于老矿山品位下降,而新矿山开发周期较长,所以在原料层面存在缺口,预计2024年钨市场将总体保持供应偏紧格局。

生产企业积极应对

从生产端看,今年光伏钨丝、出口钨铁需求增长较为明显,传统重型机械开工情况也比较乐观,成为价格上涨支撑。

公开信息显示,今年以来不少企业已通过上调产品价格来应对原料上涨,厦门钨业章源钨业、江西钨业等多家钨业龙头先后发布通知,调涨相关产品价格。

但也有钨企对《证券日报》记者透露,虽然公司已上调了部分钨产品价格,但对于部分竞争比较激烈的品种“不敢调”。

章源钨业5月13日晚公告称,由于原料供应趋紧,钨精矿价格持续上涨。2023年,公司自产钨精矿(65%)4154吨,钨精矿价格的上涨对公司有正面的影响,对于钨产业链,上游原料价格上涨向下游传导有一定的滞后性,原料价格快速上涨,对于中下游生产经营有一定的负面影响。

“由于钨精矿在钨产业链起着主导作用,因此拥有矿山的头部企业和库存较多的持货商本轮受益较为明显。”黄雨婷表示,钨价格随着钨精矿价格水涨船高,加工企业为避免倒挂风险会采取涨价来对抗成本压力,也有部分厂家选择减停产来规避风险。生产企业应稳字优先,根据自己的资金实力和风险承受能力,合理规划库存,按需采购。

厦门钨业是少有的具备光伏用细钨丝规模量产能力的企业之一,公司相关负责人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原材料价格上涨对企业有一定的影响,但公司依托全产业链优势,能够一定程度上应对原料价格波动影响。

该负责人表示,相较于原材料成本占比,研发技术、产品质量以及市场开拓能力等已成为影响公司盈利能力的更关键因素。公司将进一步发挥全产业链协同优势,采取优化产品与客户、结构、内部降本、工艺改进等措施努力提升产品盈利能力。

加强钨资源回收

业内人士认为,在“双碳”目标的指引下,加强战略金属资源回收成为行业共识,而提高钨资源回收也是加大资源保障的重要举措。

“研究钨废料的高品质再生利用技术,有利于拓宽原料池,缓解原料压力,同时提高回收率,降低成本。”格林美近日表示,2023年,公司钨回收总量达到4680吨,同比增长9.07%,占中国原钨开采量的6%。目前公司已布局钨丝回收业务。

厦门钨业也公开表示,公司已在高浓度吸附离子交换技术、再生钨资源综合回收工艺技术等多个技术领域完成布局,公司持续精进资源回收技术,拓展回收领域和回收渠道。同时,公司将通过推进在建矿山建设,积极调研包括海外资源在内的外部矿山等多途径加强公司钨资源保障。

近年来中国钨再生资源利用产业发展迅速,但产业回收料利用率仍然偏低。数据显示,国内废钨利用行业共有大约106家废钨回收企业,年处理能力不足4万吨。黄雨婷认为,随着加工工艺优化,若能更合理的利用再生钨资源,有望一定程度上缓解钨产业链原料短缺的问题。

(编辑 上官梦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