券商2023年度文化建设实践评估正式启动 至多12家跻身A类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本报记者 周尚伃

文化建设水平已经成为证券行业“软实力”的重要体现,在奋进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也离不开文化建设的融合推动。5月14日,《证券日报》记者从券商处获悉,根据《证券公司文化建设实践评估办法(试行)》(以下简称《评估办法》),中国证券业协会(以下简称“中证协”)近日正式启动2023年度证券公司文化建设实践评估(以下简称“实践评估”)。

从分类分级安排来看,2023年度实践评估继续采用比例划分的方式确定各类别各级别公司比例及数量。其中,总排名前10%公司为A类,最多12家;A类AA级最多5家,其余为A类A级。总排名前40%未进入A类的公司,最多33家;其中,B类BB级最多10家,其余为B类B级。未达到B类要求,且评估计分在6分以上的公司,其中,C类CC级最多35家,其余为C类C级。

对于备受关注的2023年度文化建设实践评估结果在券商分类评价中的加分建议,其中,AA级加1分,A级加0.8分,BB级加0.5分,B级加0.3分,C类、D类不加分,加分情况由证监会最终确定。

目前,中证协梳理了2023年度实践评估由协会提供并告知行业的加分事项,共涉及12大类指标。例如,据记者不完全统计,参与中证协自律规则、规范研究讨论、起草工作的牵头券商共有14家,包括招商证券、中信证券、国泰君安、申万宏源等。参与中证协培训课程申报,并向中证协提供课程师资、培训课件的券商共有40家,包括德邦证券、浙商证券财通证券、第一创业等。参加中证协季度首席经济学家例会并发表观点,会议成果获省部级以上领导批示的券商共4家,包括国泰君安的何海峰、中泰证券的李迅雷、海通证券的荀玉根、川财证券的陈雳。参与中证协文化建设专题培训,提供师资、分享公司文化建设实践经验的券商共有19家,包括华泰证券、湘财证券、野村东方国际、中国银河等。

对此,川财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所所长陈雳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加强券商文化建设,对树立正确的行业和企业发展价值观有重要的意义。积极参与资本市场相关重要活动,为经济和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合理建言献策,是证券研究从业人员应尽的义务,券商研究人员应不断提升和打造合规、客观、前瞻的专业素质能力,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积极服务好实体经济,为中国经济建设和行业文化建设做出有益贡献。

值得关注的是,2023年度实践评估证明材料涉及多方面调整项,包括廉洁从业、声誉风险、合规管理、薪酬管理等。

具体来看,在廉洁从业重点关注事项中,将评估年度券商从业人员因行贿被纪检监察部门留置、调查或被采取刑事处罚的情况纳入考察。同时,强调声誉风险管理有关要求,突出券商对员工社交媒体进行监督和引导的考察。在合规管理重点关注事项中,进一步明确券商因存在从业人员违规炒股情形被监管部门处罚的应当自评扣分。在薪酬管理重点关注事项中,重点考察券商违反薪酬管理有关规定的情况等等。

中证协表示,2024年1月1日至实践评估结果形成前,以及实践评估结果发布后至券商分类评价结果形成前,券商发生重大声誉事件的,经评审专家小组评议并征求监管部门意见后,中证协可在本年度实践评估中予以扣分或调降级处理。

(编辑 孙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