觅瑞生物“穿越周期”:癌症早筛及精准多组学业务提升业绩含金量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本报记者 袁传玺

近日,觅瑞生物更新赴港上市招股书,中金(CICC)、建银国际(CCBI)为其联席保荐人。

觅瑞生物是一家起源于新加坡的核糖核酸技术公司,已经成功开发并商业化GASTROClearTM、FortitudeTM及LungClearTM三款产品,还手握六种处于临床前阶段的候选产品。公司曾于2023年7月向中国香港交易所申请IPO。

数据显示,觅瑞生物已经迎来新的业绩增长周期:一方面,公司2023年营业收入为2418.5万美元,同比增长约36%;另一方面,公司早期检测及精准多组学业务分部产生的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由2022年度的57.8%大幅增加至2023年度的72.3%,公司寄予厚望的早期检测及精准多组学业务的商业化进展顺利,为公司业绩的贡献比重提升。

“体外检测市场仍将持续增长,但行业也正在加速洗牌,而拥有底层技术并有能力持续开拓出创新产品的企业才能穿越周期。”一位不愿具名的行业人士向记者表示。

早期检测及精准多组学业务开始挑大梁

据觅瑞生物招股说明书,公司已形成了两大业务分部,分别是以GASTROClearTM及LungClearTM为代表的提供各种疾病早期检测产品及服务、多组学候选发现及临床基因组检测的早期检测及精准多组学分部,以及FortitudeTM为代表的传染病分部。

随着新冠疫情的变化以及公司对GASTROClearTM产品在新加坡以外市场的商业化投入等因素,公司早期检测及精准多组学业务正在挑大梁,助力觅瑞生物迎来新的业绩增长周期,多项财务指标迎来积极变化。

从收入变化趋势分析,2021年、2022年、2023年,觅瑞生物传染病业务收入呈现锐减态势。同期,公司早期检测及精准多组学业务呈高速增长态势,其中,2022年、2023年该业务收入分别为1027万美元、1748.2万美元,分别同比增长62.4%、70%。

从收入结构变化来看,2021年至2023年,公司来自传染病业务分布收入分别占总收入的89.6%、42.2%、27.7%。而同期,公司早期检测及精准多组学业务分布的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从2021年的10.4%大幅增至2023年的72.3%。

从重要财务指标毛利率来看,觅瑞生物毛利率由2022年的52.5%增加至2023年的56.2%。公司称,主要是由于早期检测及精准多组学业务分部产生的收益增加,导致固定成本比例下降。毛利率是产品盈利能力的重要指标,公司整体毛利率同比上升,意味着公司早筛业务以及精准多组学业务对毛利率产生积极影响,公司业绩含金量也在快速提升。

资本寒冬之下获大额融资

市场前景被看好

对标美国癌症早筛龙头Exact Sciences,其凭借用于结直肠癌早筛的产品Cologuard,在持续多年大量研发支出与市场投入后,实现了收入的高增长与百亿美元市值。在业内人士看来,以觅瑞生物为代表的癌症早筛企业前景可期。

在商业化产品管线上,觅瑞生物开发的GASTROClearTM是一款基于血液microRNA(miRNA)的分子诊断试剂盒,已在新加坡获批并得到欧盟CE认证用于胃癌早期筛查。2023年,GASTROClear™获得美国FDA“突破性医疗器械认定”,这也是FDA首次向胃癌诊断IVD产品颁发这一认定。

在市场方面,公司确立了全球化发展战略,即以新加坡、中国为双引擎,辐射东南亚核心经济圈,并瞄准美国、日本、韩国等市场进行布局。

在中国,GASTROClearTM已于2023年完成9472例的前瞻性注册临床试验,并已经向中国药监局递交这款产品的注册上市申请。在最新更新的招股书中,觅瑞生物介绍:“预计该产品将于2024年第四季度获得中国国家药监局批准。”此外,公司还组建了一支由47名人员组成的专门团队,同时,公司计划持续额外招募销售人员,以支持公司在中国的GASTROClearTM商业化工作。“我们亦计划升级及扩大在中国的生产设施,以应对中国国家药监局预计批准后批量生产需求不断增加。”觅瑞生物表示。

此外,觅瑞生物已跃升为东南亚领先的诊断检测提供商。数据显示,2023年公司来自东南亚地区的收入(新加坡、印尼、菲律宾等)占总收入的比重超70%。据悉,新冠疫情期间公司曾为35个国家开发、生产及部署FortitudeTM COVID-19诊断试剂盒。伴随着GASTROClearTM以及LungClearTM进入高速商业推广期,觅瑞生物也将借助早先积淀的市场营销优势实现市场拓展。

生物医药行业寒冬之下,觅瑞生物于去年再次获得融资,也显示出资本对于公司发展的良好预期。公开信息显示,2023年7月,觅瑞生物成功完成D轮融资,融资总额为5000万美元;获得复朴投资、Rock Springs Capital、高榕资本、华润正大生命科学基金、建银国际、EDBI、诺辉创投(由诺辉健康参与成立的基金)、Keytone Investment Group等投资。

融智投资高级研究员包金刚也向记者表示:“尽管处在资本寒冬,但癌症早筛赛道的投融资依旧活跃,最近几年的肿瘤早筛的融资更偏向落地性。”

(编辑 张明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