券商“办会热”下的三点冷思考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李文

5月6日至5月10日期间,十多家券商陆续举办策略会、上市公司交流会、论坛、邀请基金经理线下调研等各类会议活动。

券商选择在这个时期办会,与年报季报披露完毕有关,虽然是常规操作,但如此密集的情况并不多见。笔者认为,券商办会火热是受到研究业务改革转型的推动,积极应对变革的体现。办会火热的背后也显现出三点冷思考:

第一,证监会于4月19日发布《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证券交易费用管理规定》(以下简称《规定》),标志着自2023年7月8日公募基金第一阶段管理费率和托管费率改革、2023年12月9日发布交易费率改革意见稿之后,第二阶段改革的正式落地。《规定》自2024年7月1日起施行。公募佣金费率的调整,意味着佣金“灰色利益链条”被打破,券商卖方研究业务需要尽快真正回归研究本源。面对改革转型的压力,券商正加快行动步伐,而举办各类会议活动是输出研究内容、展示研究成果的直接有效方式。通过开展各类线下的活动,实现与各类机构、上市公司的面对面交流,争取到更多的客户群体。

第二,在上述会议中,券商们不仅关注策略、公司财报等相关内容,还聚焦自身研究优势以及服务的客户群体,有针对性地定制会议主题,尽量避免会议话题的同质化。实际上,面对如此集中的会议行程,各类机构和上市公司也难免“选择困难”,参会者会根据主办方的综合实力以及自身的关注和需求等进行选择。在这种情况下,券商“差异化办会”无疑是个明智的做法。同时,笔者发现,券商目前的会议已经逐步“轻量化”,动辄千人的大会已不多见,小型会议、闭门会议越来越多。在提质增效和业务改革的背景下,券商也要把开支用在刀刃上。

第三,此次办会机构以大型券商和有研究特色的券商为主,可以看出券商研究业务的竞争格局在悄然发生变化。业务更为综合化的大型券商,对研究业务依旧保持着战略性投入,兼顾对外输出及对内赋能的双向职能。而有研究业务特色的券商,依旧有意愿加固业务优势,加大投研市场份额的争夺力度。对于众多中小券商研究业务来说,留给他们的时间和市场空间已经不多了。不过,《规定》指出,基金公司向单家证券公司支付佣金比例下降,基金公司可以更加多元化地选择证券公司进行合作,这或许能给中小研究所带来一些业务空间,这类券商可以尽快选定赛道,向“精品化”方向发力,寻求差异化发展。否则,大浪淘沙之下,不少券商研究所或许会成为“时代的眼泪”。

笔者也注意到,虽然券商办会数量和类型比以往增加不少,但实质形式和内容并没有太多变化。券商研究业务“卷”也要卷到核心上,正如某券商的改革措施中提到的“卷脑子不卷体力、卷研究不卷服务、卷质量不卷数量”。

笔者认为,不论是通过各类会议展示研究实力,还是践行长远布局的战略转型,未来,投研能力才是券商研究业务取胜的关键。券商需坚持专业化、特色化、差异化发展,以研究服务能力构建竞争壁垒,这也有助于改善行业无序竞争现象,促进形成良好的行业发展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