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天内三省方案获批 农信系统改革提速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本报记者 杨怡明

短短四天,三省方案获批,农信系统改革按下“加速键”。

8月4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两则批复,同意筹建辽宁农村商业银行(以下简称“辽宁农商银行”)和河南农村商业联合银行(以下简称“河南农商联合银行”)。8月7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网站发布一则批复,同意筹建山西农村商业联合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山西农商联合银行”)。

在业内看来,国内农信系统改革步伐不断提速,但各地农信系统改革推进情况有所不同,基本形成“一省一策”格局,整体上有助于理顺股权结构,完善内部治理,转变管理方式,提升经营效率,更好地服务区域实体经济发展。

三省农信改革紧锣密鼓

根据批复,河南、山西两省份以筹建省级农商联合银行的模式推进,辽宁省的模式则是由沈阳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与北票市农村信用合作联社等30家农村信用合作联社以新设合并方式组建农村商业银行。

自去年开始,河南、辽宁、山西三省农信社改革方案就已明晰。

据媒体报道,去年11月,通过组建河南农商联合银行,将自上而下理顺股权结构,完善公司治理,推进系统重塑,提升全省农信社体系健康度,充分发挥其地方金融“压舱石”的作用。

3天后,辽宁省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筹建工作小组发布公告称,沈阳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与省内30家农信联社组建辽宁省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以监管部门核准名称为准),同意成立并授权辽宁省农商银行筹建工作小组专职专责推进组建辽宁省农商银行具体工作,包括但不限于聘请中介机构开展清产核资和资产评估、处置净资产等工作,以及办理辽宁省农商银行组建相关的其他事项。

今年2月28日,山西省联社在官网发布公告称,2022年12月29日,该省联社召开社员大会,审议通过《山西农村商业联合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筹建工作方案》等相关议案;授权山西农村商业联合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筹建工作小组组织实施和开展筹建工作。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山西农商联合银行获批筹建,也意味着以“组建省级农商联合银行”模式获批,推进农信改革的省份再添一员。截至记者发稿,这种模式共有3个省份获批。第一家为浙江农商联合银行,于去年4月获批开业;第二家为河南农商联合银行,于今年8月4日获批筹建;山西则紧随其后。

明确采用这一路径的还有新疆和甘肃。在今年地方政府工作报告中,甘肃省明确表示,2023年将有序推进高风险机构化险,稳妥推进农信社改革,组建甘肃农商联合银行。但截至目前暂未披露具体改革方案。

值得注意的是,虽同为“农商联合银行”,但河南模式与浙江模式并不完全相同。浙江农商联合银行采取“自下而上入股”模式,推崇“小法人+大平台”发展战略。河南农商联合银行则是“自上而下逐级参股控股”,将由河南省政府出资,委托省联社履行出资人的权利和义务,管理架构为“省控市、市控县”的三级管理架构。

四种模式因地制宜各有千秋

近年来,一系列政策和文件为农信系统改革指明了方向。去年12月,中国银行业协会发布的《全国农村中小银行机构行业发展报告(2022)》提到,深化省联社改革成为新一轮农村金融改革的重点,相关机构按照因地制宜、“一省一策”、分类推进的原则,积极探索符合各地实际的改革模式。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加快农村信用社改革化险,推动村镇银行结构性重组”。同时,多地也将深入推进农信社改革纳入今年工作内容之一。

对于今后省联社改革的方向和模式,目前讨论较多的有四种:一是成立统一法人的农商银行,二是转型为金融服务公司,三是改制为农商银行控股公司,四是组建省级农商联合银行。从目前的情况看,组建省农商联合银行和省级农商银行是当下多个省份农信改革的方向。

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表示,统一法人的省级农商银行模式有助于集中配置资源,提升经营管理合力和执行力,打造品牌形象,形成规模优势。在部分经营区域较小、机构数量不多的省份,这种模式仍有借鉴意义。

中央财经大学证券期货研究所研究员、内蒙古银行研究发展部总经理杨海平表示,省级农商银行组建有利于形成一定的规模效应,有利于业务资质的申领和获取。同时,在统一法人框架下,能够更好地配置战略资源,推动管理提升和业务创新,提升市场影响力和服务实体经济能力。

受访专家认为,成立省级农商联合银行在模式上相对优化。董希淼说:“将省联社改制成为省级农商联合银行,在保持两级法人地位不变的同时,申请业务资质和牌照,增强服务内容和能力,是相对优化的一种模式。”

杨海平也谈到,省农商联合银行形式能够保持县域农村金融机构法人地位和数量总体稳定,有利于优化农信系统基层法人机构的治理水平和管理机制,并通过增加战略协同,优化对基层法人机构数字化支撑、产品研发和风险防控方面的服务,提升农信系统的发展质量以及农信系统服务实体经济的质效。

改革和化险应同步推进

在业内看来,改革和化险工作均十分重要,各地农信系统应将这两项工作同步推进,确保各项工作齐头并进。

杨海平表示,一方面,地方政府应拿出更多资源,以更大的决心有序推进农信社改革化险,特别是前期工作推动较慢、仍显被动的省份,中央层面可以在专项债政策和额度方面给予一定的支持;另一方面,充分发挥地方资产管理公司的作用,协助处置农信系统不良资产。

“同时,还要优化省农商联合银行的人员配备,积极优化选人用人机制、激励约束机制,并大力加强对基层法人机构的服务保障功能,提升基层社风险防控能力、产品创新能力和数字化能力。”杨海平说。

在科转育成(北京)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智慧农业平台联合创始人张晓兵看来,农信机构也需进一步加强市场竞争意识,引入更多市场化经营机制和管理模式,增强自身的市场活力和竞争力,提升市场化程度。同时,还可以通过发展金融科技,加大金融创新和服务力度,提供更多线上线下相结合的金融服务,满足农村居民和农村企业的多样化金融需求。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加强风险管理和风险防控能力,完善内部控制机制,减少不良资产风险,保障金融机构稳定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