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我国不存在长期通缩或通胀的基础

发布于: 雪球转发:1回复:1喜欢:0

本报记者 刘琪

4月20日,中国人民银行举行2023年第一季度金融统计数据有关情况新闻发布会。就近期市场关注的信贷和通胀走势背离的现象,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司长邹澜表示,中长期看,我国经济总供求基本平衡,货币条件合理适度,居民预期稳定,不存在长期通缩或通胀的基础。

邹澜表示,一方面,供给能力较强。在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有力支持下,国内生产持续加快恢复,物流畅通保障到位,特别是“菜篮子”“米袋子”供给充足。另一方面,需求恢复较慢。疫情伤痕效应尚未消退,消费意愿尤其是大宗消费需求回升需要时间。一季度城镇储户问卷调查中倾向于更多消费的居民占23.2%,仍然低于疫情前27%左右的水平。此外,基数效应也有影响。去年3月份国际油价暴涨和国内鲜菜价格反季节上涨,也带来高基数扰动。

“货币信贷较快增长与物价回落并存,我们认为本质上受时滞影响。”邹澜说,稳健货币政策注重从供给侧发力,去年以来支持稳增长力度持续加大,供给端见效较快。但实体经济生产、分配、流通、消费等环节的效应传导有一个过程,疫情反复扰动也使企业和居民信心偏弱,需求端存有时滞。总体看,金融数据领先于经济数据,实际上反映出供需恢复不匹配的现状。

邹澜表示,对“通缩”提法要合理看待。通缩一般具有物价水平持续负增长、货币供应量持续下降的特征,且常伴随经济衰退。当前我国物价仍在温和上涨,M2和社融增长相对较快,经济运行持续好转,与通缩有明显区别。随着金融支持效果进一步显现,消费需求有望进一步回暖,下半年物价涨幅可能逐步回归至往年均值水平,全年CPI呈“U”型走势。中长期看,我国经济总供求基本平衡,货币条件合理适度,居民预期稳定,不存在长期通缩或通胀的基础。

全部讨论

2023-04-21 03:23

我也记得,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和通胀数据也有过多番博弈。
一开始,鲍威尔说美国没有通胀。后来数据打脸。
接着,鲍威尔说美国通胀十分轻微,在可控范围内,数据继续打脸。
后来,鲍威尔说美国有通胀,但只是暂时的,数据再打脸。
再到后边,鲍威尔说美国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恶性通胀,需要紧缩货币政策,需要快速加息,这次数据不再打脸,而是如期所料,CPI继续飙升。
最后,在鲍威尔1年内加息接近10倍之后,恶性通膨略有收敛,因为鲍威尔终于放下面子,尊重了客观规律,它才略微收敛,也重新尊重你,相对消停了一些。
结论是,客观规律就是客观规律,无论主观认知为何,定义者为谁,它都不为所动,还是按照自己固有规律来发展的。直到有一天你承认了它,正视了它,并且做些事情去尊重它,作为回报,它才会约束自己反过来来尊重你。
但是作为央行,不论美国,中国或者其他国家,为了安抚市场,安抚民心,有的时候,不得不温言暖语。我都十分理解,谁也不容易的。但作为聪明的投资者,需要自己去独立思考和判断。
3年疫情,乃天降大考题于全球。猛发钱的国家,严重通膨,现在要收水。但如果没有发钱的国家,会通缩,现在真的可以考虑放水(且主要针对居民部门用于消费才有用,如果再给国企央企为主的企业部门则效果不彰)。

而我自己的观点是:我们就是通缩。我觉得政府应该大方慷慨些,例如发些消费券给大家生活消费等。如果再没有相应的刺激消费大招出台的话,现在的通缩会演变为恶性通缩,甚至经济衰退。

我和中信证券与央行观点和而不同,且这个观点仅代表我自己哈,不作为大家投资依据。祝大家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