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交系人马入职任常务副总 盛洋科技重组再次释放不凡信号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1喜欢:0
12月7日晚,因收购中交科技而受到资本市场高度关注的盛洋科技再次发布公告,经公司董事会批准,决定聘任申杰峰先生担任公司副总经理。这是继11月12日,中国芯片大佬周子学出任盛洋科技独立董事后,盛洋科技人事的又一次重大变动。简历显示,申杰峰先生,历任中央军委战略规划办公室参谋、中国交通通信信息中心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产业化办公室主任助理、交通运输通信信息集团上海股权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现任国交北斗(...

全部讨论

2021-12-10 05:33

事件:11月12日,停牌10天的盛洋科技正式公告重大资产重组预案,公司拟以发行股份的方式购买交通通信集团持有的北京中交通信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交科技”)100%股权;同时拟非公开发行股份募集配套资金。公司股票将于11月15日复牌。
根据公告的预案,本次盛洋科技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购买中交科技的资产包括两部分:1、中交科技原有政府和各行业应急通信业务、海上船舶通信业务、航空安全通信业务和相关部门的特别通信业务。2、交通通信集团拟注入中交科技的卫星通信终端和应急通信装备研制与销售、国内VSAT通信业务运营与服务、卫星互联网大数据运营与服务、卫星通信应用开发与增值服务等相关业务。
一、中交是否会取得盛洋科技控股权思考
(一)股东背景的强大业务能力
首先我们来看看交通通信集团和中国交通通信信息中心的业务情况。中国交通通信信息中心是交通运输部的直属一级事业单位,承担着包括通信、导航、信息化关键基础设施的建设、运营、维护、发展;服务行业监管与公共服务信息化;推进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和新一代信息技术在交通运输行业应用等任务。交通通信集团作为中国交通通信信息中心的全资子公司,实质上是中国交通通信信息中心前述任务的实际执行机构。
交通通信集团是目前我国唯一一家为国家各部委和各行业提供安全应急海事卫星通信保障服务的企业,是国内唯一授权的海事卫星运营商。交通通信集团负责运营的北京国际移动卫星地面站,是中国大陆一所综合性地面站,有效整合了国际海事卫星通信网、交通运输宽带 VSAT卫星通信网、全球海上遇险与安全系统(GMDSS)、国际搜救卫星系统(COSPAS-SARSAT)、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等资源,同时和中国三大基础电信运营商之间建立有专线互联互通,为用户提供全球无缝覆盖、海陆空全方位应用的天地一体化通信信息网络服务。
2021年10月14日,由中国交通通信信息中心与航天科技集团等几家机构合作的我国自主研制的首批3颗交通甚高频数据交换系统卫星(简称交通VDES卫星)成功发射。VDES卫星系统是国际公认的未来全球E-航海的重要支撑系统,是现有系统的升级。中国交通通信信息中心制定了卫星星座和用频用轨计划方案“交通星星座(MOTS)”,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向ITU中心提交卫星频轨申报资料的国家。
可以看出,经过几十年的持续发展和运营,国家向中国交通通信信息中心给予几百亿的资金支持。目前交通通信集团已经成为国内领先的卫星通信企业,具有很强的业务竞争能力,确立了我国VDES卫星系统在国际上的先发优势,也必将进一步确认交通通信集团在我国海事卫星通信领域处于垄断的行业地位。
(二)本次注入的资产分析
本次注入的中交科技成立于2003年,是中国交通通信信息中心系统内设立较早的全资子公司,中交科技目前是国内唯一一家为国家部委和各行业安全应急通信保障服务提供海事卫星通信全业务支撑的合法机构,是国内最大的海事卫星领域终端设备销售、平台开发和技术服务保障企业,是国内首家为民航飞机提供驾驶舱海事卫星通信终端后装服务的企业,是我国特殊领域所需的卫星通信设备的最主要供应商之一。拥有国务院部委、地方政府、中央电视台、新华社、华为、招商局集团、中国远洋海运集团、中国船舶工业集团等优质客户资源。可以看出中交科技是中国交通通信信息中心系统核心子公司之一。本次注入的其他资产为交通通信集团国内VSAT通信业务运营与服务、卫星互联网大数据运营与服务、卫星通信应用开发与增值服务等相关业务。因此,本次注入的资产应该属于中国交通通信信息中心系统关于卫星通信的全部核心资产和业务。
未来控股权猜想:
从上可以看出,中国交通通信信息中心系统自身具有强大的业务能力和机会,本次注入上市公司的资产也是中国交通通信信息中心系统内核心的资产和业务之一。本次合作可以充分利用资本市场的资金和民营企业灵活的机制,激发国有企业的潜在经营能力,快速提升盈利能力,回报上市公司股东。
如此好事,但是我们发现,本次交易完成后,中国交通通信信息中心并没有取得盛洋科技的控制权?
我们再从盛洋科技董事会席位结构分析,目前盛洋科技董事会共9人,其中中国交通通信信息中心系统相关的有5席,因此从实质上讲,对上市公司具备了一定的控制力。结合去年以来盛洋科技一直在回购股份,中国交通通信信息中心本次注入也是通过资产业务支付对价,不由得让人联想,中国交通通信信息中心会不会在下一盘大棋,由于作为国有企业大额的现金投资受到较大限制,而是采用后续陆续利用业务和资产持续注入,提升持股比例,最后取得控制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