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最重要的事》第十九章 增值的意义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本章的核心:投资最重要的是成为不对称的增值型投资者,获得的市场收益率高于蒙受的损失率!在投资中,一切都有利有弊并且是对称的,第二层次的思维是获得不对称投资能力的先决条件。

 

就风险与收益来看,达到与市场一致的表现并不难,难的是比市场表现得更好:增值。

投资组合表现(y)的计算公式如下:

y=α+βx;

β系数:衡量投资组合相对市场走势的敏感度;

α系数:定义为个人投资技术或与市场走势无关的获利能力;

x:市场收益。

主动型投资者有很多选择。首先,他们可以决定投资组合比指数更积极还是更保守,是长期坚持还是尝试选择市场时机。举例来说,如果投资者选择积极进取,他们可以通过增持指数中波动性更高的股票或者利用杠杆来提高投资组合的市场敏感度。这样做会增加投资组合的“系统性”风险,即它的β系数。(不过,理论认为,尽管这些做法可以提高投资组合的收益,但是收益差异完全可以被系统性风险增加充分解释。因此,这样的做法不会提高投资组合的风险调整后收益。)

其次,投资者可以作出不同于指数的选择来锻炼自己的选股能力——在指数内,多买某些股,少买或不买其他股,然后再加上一些指数之外的股票。通过这种做法,他们可以减少投资组合对个别公司的特殊事件的暴露程度,从而避免只影响某些股票而非整个指数的价格变动。由于“非系统性”原因,他们的投资组合构成与指数构成出现分离,因此收益也出现偏差。不过长期来看,除非投资者有远见卓识,否则这些偏差最终会被抵消,他们的风险调整后会与指数收益趋于一致。

可是积极型投资者比消极型投资者好不到哪去,不要指望他们的投资组合会有比被动型投资组合更好的表现。他们可能很努力地在尝试,很注重进攻或防守,但不要指望他们会得到比被动型投资组合更高的风险调整后收益。

可以认为风险偏好型积极投资者在繁荣期比指数表现好,在衰退期比指数表现差。由此引入 β 系数。β 系数理论上表示相对波动性,或是投资组合收益相对于市场收益的表现。β 系数大于1的投资组合的波动性高于参照市场,β 系数小于 1 则意味着波动性较低。在忽略非系统性风险的前提下,β 系数乘以市场收益即为特定投资组合的预期收益。如果市场上涨 15%,那么 β 系数为 1.2 的投资组合的收益将是 18%(加或减 α 系数)。

需要强调是,利用高风险投资组合赚取18%收益的投资经理,未必比用低风险投资组合赚取15%收益的投资经理更加高明。风险调整后收益才是关键我认为最好的评估投资组合表现的方法是主观判断而不是科学计算,因为风险(而不是波动)是无法量化的

 “战胜市场”和“卓越投资”相去甚远,关键不仅在于你的收益是多少,而且在于你为获取收益所承担的风险有多大

没有技术的激进型投资者会朝两个方向大幅波动,防御型投资者则朝两个方向小幅波动。这些投资者在他们的风格之外没有任何贡献,当他们的风格受欢迎时会表现良好,反之则表现不佳。

增值型投资者的表现是不对称的。他们获得的市场收益率高于他们蒙受的损失率有技术的积极进取型投资者在牛市里表现良好,但是不会在相应的熊市中把赚到的钱全赔回去,而有技术的防御型投资者在熊市中损失相对较少,在牛市中获利相对较多

在投资中,一切都有利有弊并且是对称的,只有卓越技术除外。只有依靠技术才能保证在有利环境中的收益高于在不利环境中的损失。这就是我们寻找的投资不对称性,卓越技术是获得不对称投资的先决条件。

树资本管理公司的业绩愿景:在市场繁荣期,达到平均表现即可。繁荣期人人都赚钱,为什么一定要在市场表现良好时战胜市场呢?在繁荣期达到平均表现就足够了。不过我们认为有必要战胜市场的是在衰退期。因此,我们的目标是,在市场表现良好时与市场表现一致,在市场表现不好时超越市场表现。初看似乎过于稳健,但实际上这是一个相当宏大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