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股和消费股的逻辑?此消彼长还是龙飞凤舞?

发布于: 修改于:Android转发:0回复:4喜欢:2

1.消费股的逻辑
消费概念可以扩展到旅游、航空、餐饮等。其投资逻辑是放开之后,人员流动全面释放,不再受疫情封控影响,消费需求得到大幅改善。这个逻辑从长远看是成立的,因为人员流动带动消费需求增加。
这里需要关注几个细节:
一是放开后的2023年消费,是否可以全面超越疫情前的2019年?
二是人员流动不再受限,是否未来不再有干扰因素?假如此次疫情有且有一波,此后全世界新冠永远灭绝不再重来,那么2023年预计仅影响一季度,二季度开始可以逐步恢复到疫情前水平,按此2023年消费额可以恢复到疫情前的75%。如果上述假设不成立,阳后还会重阳,二次感染再来一波,上述业绩恢复预期就得再打折扣。
三是对消费细分领域进行甄别,比如跨省流动对本地郊区民宿、以及帐篷户外用品的不利影响,比如出国游对境内游、以及海岛免税业务的影响。



2.医药股的逻辑
医药概念可以扩展到西药、中药、医疗器械、抗原诊断。其投资逻辑是放开之后,患病人数激增造成的健康改善需求。当时封城的武汉仅有5万人感染,2019-2022年放开前全国累计报告确诊病例不足38万例(过去三年,只有被隔离的患者才吃感冒药,因为感冒药是管制的,个人无法直接购买。大家的切身体会是,自从戴口罩之后,好多年没吃过感冒药了)。2022年12月6日放开至今仅过去19天。目前,按官方披露的数据,东莞市每日新增感染人数25万人,青岛市每日新增感染人数50万人,浙江每日新增100万人,全国目前已感染2.48亿人。此时春运还没开始,境外人员还未入境,毒株还没变异。因此,按专家预测感染率80-90%计算,全国有十几亿人,这还只算第一次感染。阳后身体免疫可以抵抗3-6个月,反过来就是3-6个月后仍有二次感染可能,上述感染规模扩大到几十亿人次亿和万,需求量是一万倍。历史上,我们这个人口大国从来没有经历过人人得新冠的情况,海外放开这么长时间了也还没走出来(地狱犬、骆驼、RSV……这些我们还没经历过,我们只是刚在面对奥密克戎)。
这里需要关注几个细节:
一是并不是每个细分领域的医药需求都会激增。呼吸、消化、神经、骨骼、泌尿等很多门类,主要是呼吸系统的医疗资源会紧缺,比如感冒药、退烧药、抗原检测、与肺部相关的辅助诊断治疗器材(如血氧仪、制氧机),这些产品会长期供不应求。
二是需求的变化并不能简单看国内这第一波。有些人对疫情认识过于单纯,以为大家感染一次就群体免疫了。最早提出这个设想的英国,以及欧美日韩在过去三年里疫情仍反复来袭,毒株变异不断,感冒药现在海外是被抢购一空。过去三年国内不少抗原生产企业其实主要是出口海外。
三是长牛龙头会出现在OTC领域。必须在医生或药师指导下服用的处方药,与居民可以自行决策服用的非处方药,是不一样的。OTC集中在中药板块。不管是止血活血的云南白药、保肝护肝的片仔癀、清热解毒的连花清瘟,都是由内而外的调理性质,需求是长期的,居民也是家中常备的。



3.医药股和消费股是此消彼长还是龙飞凤舞?短期看,是此消彼长。因为医药股强说明阳的人多了,都居家不出门自然对消费有影响。

长期看,是龙飞凤舞。因为政策面很清晰,人员要流动,内需消费要提振经济,消费复苏是必然趋势。同时,病毒不会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人员流动(以及在未来某个时期放开境外、不强制戴口罩等)也会导致病毒更轻易传染,患者基数大幅增加自然医药需求同步增多。

$以岭药业(SZ002603)$ $热景生物(SH688068)$ $康泰医学(SZ300869)$

全部讨论

2022-12-25 23:17

疫情防控一定是动态变化的。拉平曲线才能减少毒株变异概率!也能缓解医疗资源紧张!

2022-12-26 07:02

管中窥豹可见一斑。

2022-12-26 06:39

感冒中药原材料仍是供不应求,但滋补类、心血管类价格平稳。

2022-12-26 06:09

全国各地城市新冠病毒毒株变异类别各不相同,但大致为三类:保定版(毒性强)、北京版(毒性中)、广州版(毒性弱)!春节期间,人员跨地区流动性更大,变异毒株交叉感染更为复杂,同一地区爆发的毒株差别性各不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