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IPO日益依赖基石投资者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1
转载自:华尔街见闻

今年以来,基石投资者在香港IPO融资额中占了近一半比重,银行家称,这使很多新股在二级市场“几乎处于休眠状态”。

基石投资者在香港今年以来的新股发行中占了近一半的分量,银行家们担心,这种创纪录水平的比重正在扭曲股票价格,削弱世界领先股权资本中心之一的信誉。
基石投资者接受六个月的禁售期以换取较大数额的股票分配。Dealogic的数据显示,此类投资者在今年迄今首次公开发行(IPO)的97亿美元筹资总额中占了46%。

下月中国邮政储蓄银行(Postal Savings Bank of China)赴香港上市拟融资80亿美元,这将是2016年迄今世界最大IPO,届时上述比例势必将首次升至50%以上。
预计在此次上市启动时,60%至80%将分配给基石投资者。

银行家们表示,香港对基石投资者越来越依赖,已使这种方式日益演变成一种降低交易失败风险的形式。当初金字招牌投资者只是被用来激起对新股发行的兴趣。
这种做法在2010年中国农业银行(Agricultural Bank of China)进行220亿美元上市——那时是史上最大IPO——后变得更为普遍。

那笔交易在动荡的市场上启动,得到基石投资者55亿美元的提振,但该年禁售的股票仅占总量的15%。

去年在香港进行的IPO有五分之二股票被分配给基石投资者。若剔除今年迄今在上市交易中被锁定的资本,香港交易所(HKEx)在筹资排行榜上将从第一位降至第四位,落后于纽约证券交易所(New York Stock Exchange)、上海证券交易所(Shanghai Stock Exchange)和纳斯达克(Nasdaq)。

6月份,国银租赁(CDB Leasing)在香港创下新的纪录,其8.10亿美元的IPO有78%被分配给基石投资者,使参与这笔交易的13家银行只需招徕1.82亿美元投资。

本月进行了11亿美元上市的光大证券(Everbright Securities)排在第二位,有67%被分配给基石投资者。

“我们都知道,有时,完成交易可能比具体交易方式更重要,特别是对于一家国有企业,”某跨国银行的一名股权业务主管表示。“我不认为70%以上的基石分配比例对市场是真正健康的。”

银行家们不准备公开评论,因为上市是其很大一块业务。

中国内地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的上市,一直是香港股市最大和最稳定的营收来源之一。

全球而言,股权资本市场占投行业务报酬的大约四分之一,但在亚洲这个比例达到五分之二,与此同时激烈竞争把费用压低至只有美国IPO的一小部分。

一名股票交易主管称,基石投资者的持股造成很多新近上市的股票在二级市场“几乎处于休眠状态”。

“结构上,这对香港是一个问题。由于这些俱乐部交易,一段时间以来一直是这种情况,”他补充说。

银行家们表示,大量股票禁售所导致的流动性不足,抑制了相关股票的交投,同时也拖累了潜在的涨幅。

今年在香港进行的融资5亿美元以上的六笔IPO交易中,没有一只新股在首日出现涨幅。而在纽约,七笔此类规模IPO中,只有两只新股的股价在首日下降,其余新股的首日涨幅至少为5%。

2015年,负责审查所有IPO的香港交易所上市委员会(Listing Committee)在进行审议后得出结论,不能明确认为基石投资者导致股东基础狭窄或者导致流动性减少。
“委员会决定,现阶段没有理由出台额外法规,但是本交易所将继续监督这方面的发展,”香港交易所表示。

译者/和风

$恒生指数(HKHS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