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相对于个体来说,客观世界是“物理常数”,——>以此定义“客观”也无不可;——>自我认知selfaware是具备“食色性”(生物可持续性)意识的生物容器(个体),客观世界与“食色性”本能对照后的映射。马克思主义平面地,将其称为“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无所谓对错,只是无意义。在实体模型中,该层次大略可以解释“个体自杀”的意识产生:个体对此映射的计算结果,若是“任何奋斗,不可能达成个体可持续”,个体就会进入行为无限收敛。用阿西莫夫对机器人故障的描述来说,就是“心灵冻结,停摆,机杀,自闭”。

在生物层次,包括自闭(其实是慢性自杀)在内的计算结果,存在概率的可能。虽然大体上是“计算错误”,但必定在此个体意识的计算中,视为正确。而其错误层次之深,大概不可能用“讲道理”去解答,但既然来自于“生物意识”,那就意味着“边际效用”仍然可能发挥作用。所以就有这种技术上的可能性:通过改变影响计算结果的“边际条件”,从而改变了个体对生存环境的计算结果,因而缓解,甚至治愈了自闭症。恰好,客观世界在另一体,映射成个体意识着价值观:“社会合作参照食色性,形成世界观在个体意识中映射reflection”。

既然“社会合作可以改变生存边际”,——>即交换(合作)创造价值,注意,对自闭(及自杀倾向)患者来说,此时无所谓价值观(或崩溃),因此不可能“讲道理”;——>那么(为自闭患者)创造(最可能低层次的)社会接触机会(与社会性动物的接触,层次比人类之间更低),(为自杀倾向者)制造尽可能多社会参与,客观(社会)接触形成的“输入信号”,就可能在患者意识深层的计算单元之中,计算出新的边际条件,从而改变整个价值观的输出,为个体重新肯定了“生命存续的意义”。而痛苦(感受成本)治疗(如电疗)将适得其反

生物潜意识中的“食色性”,体现着生物个体(包括种族)存续的“成本效益”的衡量,是无可置疑的实证内容。此衡量必然成为客观世界向个体意识映射的标准,而交换创造价值,即便不考虑生物意识形成行为后的“边际效用”,(边际效用本身就体现着食色性也的自利意识),仅仅是扩展了优化组合的可选择面,也足以令“社会合作有利于生存”成为抽象于客观世界(观)的价值观,并由此形成社会行为的方法论。因此整个智能模型,尽管运作细节仍未尽清楚,但基本要素不含博弈,所以是实体模型,从而确保了其后续先验结论的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