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亿长城老板,重构海外事业部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1

记者丨杨松 编辑丨鄢子为

魏建军悄悄干了件大事。

6月初,市值超2000亿的长城汽车宣布,提升海外组织为一级组织,重新构建海外业务单元。

“面对汽车行业的新挑战,海外组织的变革势在必行。”

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表示,公司出海,要对标丰田、现代等,因地制宜,一切以市场为出发点,以用户需要为出发点。

一把手排兵布阵,支持海外业务发展。

“多给点钱,让我们去多打粮食”,长城汽车副总裁、海外业务负责人史青科在接受《21CBR》记者专访时表示。

5月,在股东大会上,魏建军定下目标,今年,长城汽车海外销量,要挑战50万辆。

前5月,其海外市场销量为16.3万辆。这意味着,史青科团队,要用7个月时间,卖出约34万辆车。

时间紧、任务重,魏建军调整组织架构,激励员工做出成绩。

重整队伍

掌舵人魏建军,重视海外业务。

史青科告诉记者,同事向董事长汇报产品信息时,如果没有包含海外内容,就会被打回去。

“他频繁抓我去汇报。”史青科经常到魏建军办公室开会,一周数次。

高层重视,是有原因的。

海外市场,是长城汽车的重要增长引擎。去年,其海外销售突破30万辆,同比大涨超80%。

单看今年5月,海外销量达到3.4万辆,占总销量37.7%

值得一提的是,在总销量同比下滑9.5%的情况下,长城汽车海外市场,却创造了37.2%的增速。

海外销量狂飙之际,原有的组织制度,拖了后腿。

长城汽车总裁穆峰介绍,以前的“长城国际”,仅做贸易业务,传统统筹方式,制约了组织的快速扩张。

穆峰

管理层求变,提升海外团队地位,改变分蛋糕的方式。

新成立的“长城国际”,为一级组织。

其各个业务单元直接对接当地市场和用户,以区域为单位,研、产、供、销、服统一调配资源入驻新组织。

由此,海外团队沟通汇报的层级变少,灵活性提升

据史青科透露,若算上各地工人,海外业务总员工人数,超过7000人。

管理数千人的团队,需要灵活的制度,也需要更多激励。

“魏总说,一定要打破‘大锅饭’,激发组织活力。”史青科表示,去年的激励力度不够,今年要强化,团队只要达成目标,就能拿到相应奖励。

扎根当地

河北保定,长城汽车总部,史青科的办公室墙上,贴着7张地图,囊括东南亚、中东、拉美地区。

这是长城汽车深耕多年的区域。

“要用长期投资的眼光,去做海外市场的生意。”

史青科认为,汽车是一个高价值产品,如果不在当地研发、生产和制造,就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遭到法律法规等一系列挑战。

史青科

本地生产,是日韩车企常用的策略。

以丰田为例,其2024年计划制造1030万辆汽车,日本以外的地区生产690万辆,占比近七成。

长城汽车采用类似“本地化”策略,在海外建厂,扎根当地。

据史青科介绍,这既可以满足当地监管要求,又能节省物流等成本。

长城汽车特意设置了投资团队,在全球范围内,寻找合适地点建厂。

早在2020年,其就收购了通用汽车的泰国罗勇府制造工厂。

随后,长城汽车投入近50亿元,将其改造为第一家海外新能源汽车制造工厂,初期产能为8万辆。

该工厂目前量产哈弗H6 HEV与PHEV、哈弗JOLION HEV、欧拉好猫等车型。

“收购工厂,是为了产生经济效益,泰国罗勇工厂可以辐射整个东南亚地区。”

史青科介绍,罗勇工厂的六成产能,供应泰国市场,四成则出口到其他区域。

在巴西,长城汽车兴建的伊拉塞马波利斯工厂,预计今年启动运营,年产能将达10万辆,覆盖当地市场,辐射南美其他地区。

2023年,其海外整车项目,新增投资4.8亿元

在厄瓜多尔、巴基斯坦等地,长城汽车还拥有多家KD工厂,进口中国零部件,组装生产。

在东盟、拉美、大洋洲、中东、北非等地区,长城汽车设立当地办事处或全资子公司,吸纳一批本土人才,以本土团队为经营核心。

出海卖车,并非一片坦途。

各地监管政策调整、关税壁垒、技术壁垒等,均会影响到车企的海外布局。比如,欧盟对华电动汽车实施反补贴调查。

长城汽车在海外深耕多年,不会因为部分地区提高门槛就放弃

长城汽车不会放弃欧洲市场。”史青科称,欧洲汽车年销量达到千万辆,海外销量要破百万,这个区域是无法忽视的。

催化质变

史青科于2002年进入长城汽车海外部门,在此工作了22年。

早期,长城出口的,多是低价车型,靠性价比取胜。现在,其在海外打头阵的,是售价上探至40万元档的高端越野SUV品牌

“品牌逐渐向上,哪怕是蠕动式爬行,你都得往上走。”史青科表示,公司最大的差异化产品,是聚焦越野市场的车型,对标丰田普拉多。

长城汽车计划,借此超级品类,提升品牌影响力。

“到2030年,海外销量要超百万辆,高端车型占比超1/3。”穆峰说。

除品牌向上外,长城汽车也看重业务盈利能力,要求有质量地增长。

不片面追求速度,要追求质感,不片面追求品牌向上,要造普通人买得起的好车。”

提及海外组织调整时,魏建军强调。

海外市场冲击百万目标,史青科认为,2026年和2027年,是重要的时间节点,那时,中国汽车市场格局将会落定。

长城要占得一席之地,并不容易。

史青科谈道,过去二十多年,中国汽车产业取得了不可思议的成就,凭借在新能源领域的积累,中国车企的竞争力显现。

2023年,中国汽车出口量为522万辆,成为全球第一

2017年-2023年,中国、日本、德国、韩国汽车出口变化 来源:彭博社

相比国内内卷、盈利不易的汽车市场,海外的毛利率更高。

长城汽车财报显示,2023年海外市场的毛利率达到26%,远高于国内的15.5%

“海外还能挣点钱。海外市场的竞争,一定会越来越激烈。”

史青科坦言,各大车企都在加大出海力度。

比亚迪为例,5月初,其宣布,拟斥巨资投资欧盟,规模可能达到数十亿欧元。

中资车企扎堆出海,赛道愈发拥堵。提前备战,魏建军重整队伍。

图片来源:长城汽车,除标注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