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车队进矿山,半年到账7亿多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记者|杨松

编辑|谭璐

在易控智驾北京总部的办公室,公司战略副总裁林巧打开大屏幕,智能云控平台上实时显示的,是远在三千公里外的新疆特大型露天煤矿上,无人矿卡车队正有条不紊地运行。

在这个矿上,公司投入了203 台无人驾驶车,是全球单矿最大的无人驾驶车队,全天24小时常态化运行。

易控智驾成立于2018年,林巧2020年加入,他从浙江大学博士毕业后,曾在阿里菜鸟网络,担任自动驾驶部门ET实验室的硬件负责人。

接受《21CBR》记者专访时,林巧表示,国内十大露天煤矿中,易控智驾已入场五座,并与国家能源集团、特变电工紫金矿业等头部矿企达成合作。

商业化进展神速,易控智驾获得兴富资本、申万创新投、兴杭国投、紫金矿业的投资。3月,又获超3亿元C++轮融资,半年内融资总额超7亿元。

林巧判断,2024年是矿山无人驾驶的商业化元年,预计到年底,易控智驾在矿区运营的无人矿车数量将增至千台。

以下是他的自述:

矿上入职

2018年,自动驾驶行业很火,大厂、明星创业公司都聚焦于无人出租车、末端配送等大场景。矿山无人车,关注的人偏少。

2019年,我去到易控做实验的内蒙古矿山上,公司董事长张磊带着几位技术人员,正在开发矿山无人车技术方案。

从技术角度看,项目落地性很强,是一个完全封闭的场景。而且,团队靠谱踏实,能吃苦。

2020年4月,我正式加入易控智驾,直接在矿山上入职,去了正在研发测试的内蒙古矿区。

尽管有准备,进驻矿山后,心里还是有落差。矿山运输工况恶劣,矿车开过,尘土飞扬。矿山位置偏远,每天上午团队一起出去,晚上九、十点再一起回。

在矿山待了3个月,收获蛮大的,要真实了解产品,只有躬身入局。

一些同行企业,大部分是外包人员在现场。我们不同,是核心骨干去现场,了解产品和业务。

矿山无人驾驶有很多细分产品,每一种产品对应的客户痛点是什么?我们能否解决并高效交付?

客户的痛点,是我们用脚丈量出来的。调研出来后,要识别客户痛点,因为研发精力有限,要判断优先级。

比如,我们做标准装载模式,从无人驾驶角度看,一辆车正在装载,第二辆应该尽量远点。团队通过技术革新,把第二辆车挨得更近,意味着待装时间缩短到20秒以内,提高了挖掘机的效率。

我现在还保持着高频到矿山出差的节奏,每年待2-4个月左右。这两年公司开拓海外市场,我也会去往海外矿山。

跑通模式

刚开始,我们只有两台车,后面逐渐到1个编组。先是单车调通,然后才有规模化可复制性。

初期,团队就明确,采用前装量产模式,早期跟同力、宇通等主机厂合作,预埋无人驾驶套件。

2020年7月,我们奔赴新疆矿山,在客户场景下真实作业。初期只能在白天运营,因为需要技术人员不断地调代码。到了2021年,晚班也能运营了。

到了2022年6月,团队把绝大部分安全问题都解决了,正式开启无人车运营,安全员不需要再上车。

去年,我们有个重大突破——营收同比增长超四倍,超出预期。在亚洲最高产能的露天煤矿上,客户追加需求量,以超过200台车的规模,成为全球单矿最大无人车队。

公司在产品、技术和团队三个方面,都有优势。

产品方面,我们具备模块化、通用化、平台化的能力。

以车队为例,三五台的车流密度低,到了百台车,整个系统的可靠性、稳定性需要相应提升。

这对无人驾驶技术提出更高的要求,矿山路上粉尘很大,初期跑一个来回,粉尘带来的急刹车超10次。现在降低到跑10趟才有一次。

平台化方面,公司推出第三代矿山无人驾驶系统,打造智能车协同的云平台。系统只做大的调度,具体怎么走,无人车自己做决策规划,快速解决各种工况。

这样的方式,降低了对基础设施的依赖。如果通信网络出问题,平台没给到指令,车也会自主运行。在第三代系统的指挥下,车队可以做到95%的标准化,5%的个性化开发。

易控智驾推出了露天矿无人驾驶运输解决方案“著山”,包括搭载自研线控平台“御石”的线控矿卡、智能云控平台、车端无人驾驶系统和协同调度系统等。

除了工况特殊性很大的矿山,大部分可以在一周内部署,大大缩短实施工期。

易控与主机厂的合作,类似华为之于赛力斯,我们向主机厂提供智能化组件、新能源动力系统等,适配不同车型。

这些成绩建立在稳定的核心团队基础上。易控智驾的核心骨干认知一致,支撑产品技术朝着同一个目标迭代。

商用车的本质,就是一个赚钱工具,要为客户带来商业价值。

从运营成本上看,一台车配2-3名司机,每年近60万元的人力成本。无人驾驶能省掉这笔钱。

当下,无人矿车带来的生产效率与人工相比,还没有形成明显优势。但从终局来看,肯定会超越人工。

冲击规模

在新疆大型露天煤矿的无人车队,易控智驾正在交接给矿方。技术团队会撤出来,交接完仅留下相关运营人员。

我们相当于打造一个直营店,把运作模式跑通,然后放开“加盟”。

标杆矿山项目的规模化运营,证明无人矿车能干活、能起量。

国内运输市场的规模,大概是2000亿元。中国的产煤量占全球一半,加上海外煤矿、铁矿等,大概有6000亿元的规模。

渗透率方面,去年无人车渗透率为5%。对照乘用车,我估计矿山无人驾驶今年会到10%左右。

我们公司的策略比较简单,要做大而优质的矿。他们对新技术的投入成本,敏感度不高。

一些私人小矿只有三五台车,配套无人驾驶的基站,成本就要大几十万,不划算。

在国内市场,今年公司会在已有矿山的基础上,继续扩大车队规模。同时,去往新的矿山开展无人驾驶运营,无人车数量将由去年的300台,增长至千台的规模。

无人驾驶能力也可利用在工程智能巡检等更多领域。之前矿上的路需要工人拿着皮尺去丈量,现在用无人矿卡,智能设备跑一趟就能判断路面是否合格。

公司的战略投资方紫金矿业,拥有铜、金、银等主要矿产品资源,金属矿的作业复杂度比煤矿高,还没有实现无人车队规模化落地。目前,我们正在寻找合适的矿区做技术验证。

此外,紫金矿业在海外有大量业务,易控智驾的研发人员去学习过几次。海外人力成本更高,更适合规模化落地无人驾驶矿车。

出海是易控的第二增长曲线,目前聚焦在澳大利亚市场。其人力成本比国内高,也是矿业大国,与中国贸易往来密切。

我们先在澳大利亚落地,把当地的流程体系、标准化要求都梳理清楚后,再去开拓另外的市场。

去年,我在澳大利亚待了一个半月,今年待的时间估计更长。易控已在当地设立了子公司,今年的目标是开展项目,从验证做起。

我们判断,2024年是无人驾驶的商业化元年。易控智驾入驻的一些矿山项目,已经来到商业化拐点,希望今年进入规模化复制的阶段,加速矿山无人驾驶商业化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