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源:理解知乎的4个关键词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2

文/ 杨松 编辑/ 陈晓平

8月中旬,知乎对外宣布完成 F 轮 4.34 亿美元融资,由快手领投、百度跟投,腾讯和今日资本原有投资方也追加投资。

知乎创始人周源在回应此轮战略投资时,谈到“信息孤岛”、高质量内容的获取成本越来越高等问题,也希望与快手百度的合作,“致力于优质内容的发现、传播和形态升级”,并强调在企业应对短链条短周期的战略迭代时,“坚持长期一以贯之的使命”。

知乎创始人CEO 周源

刚好在一个多月前,周源接受《21CBR》专访,我们节选了部分内容,可以一窥其对产品、使命和知识社区的思考与规划。

1. 产品:信号比

我们之前做很多用户的试用和测试,核心是要尽量简化产品,主App里面的场景比较多,怎么能让信息更有效地流动,要做很多简化工作。

简化什么?一个核心在做“信噪比”的提升,我以前学工科的,通信学里讲信号和噪声之间关系,不可能没有噪声,噪声过大,信号分辨不出来。

比如大家特别明确不想见到的内容,垃圾信息肯定是噪声。现在发垃圾信息的人也很高级,都是AI化,知乎内部有叫做“悟空”产品,通过AI方式把干扰大家讨论的东西去掉;社区里还有不友善或者干扰别人讨论等等信息,比如你写一篇文章,很多喷子过来,目的不是来交流,而是来怼你、喷你,我们有了更多的数据和行为模式后,用“瓦力机器人”把这样噪声去掉。

还有一种情况,比如你信息量大,关注了很多人,中间也会有交叉重叠的部分,比如关注的三个人都赞同一篇文章,你看了三遍动态就是一种干扰,都是用户关注的行为,这些噪声也有很多优化空间。

2. 创业:北极星

我们最开始对基础需求的判断,到现在是没有什么变化的——提供一个能够帮助大家分享知识的平台,能够去沉淀一些价值信息,知乎的“北极星”是让每个人高效获得可信赖的解答,这放到8年前大家有需求,放到现在也有,只是媒介形式,产品方式一直会变。

过去8年,是在往前探测尝试过程中,不断修正轨道。首先第一点,要坚定,现在的互联网格局,大家很难去预测,变化过程中有特别多诱惑,也看到很多兄弟公司,在选择做什么时会有大摇摆。

记得2013到2014年,有过一个很短暂时间窗口,当时一些公司很快转到页游上,投入巨大的资金。你要很坚定,不能去做太投机的选择,有些东西就是要做比较长的时间,然后一步步往前走的,而不是说所有的机会,只要是创业团队都要去抓,很多东西你并不理解。比如,我们并不是一个做游戏的团队,如果看到来钱就做那个,估计我们就是做得最不好的一个。

当然,团队必须要不断升级,要理解用户的需求变化,理解媒介或者技术迭代所产生的变化,技术是一个不可阻挡的推动力,一定产生各种各样的新陈代谢。知乎最开始是“海盗文化”,核心说的是未来充满很多不确定性,要去探索和发现,或者说我们有一个心态,很多事才刚开始,一做发现问题就压住了,那肯定不行。

3. 商业化:知识付费

知乎盐选会员,往前可以追溯到最初开“黑客马拉松”,我们发了一个通知,行业里有人跟我微信说,这个东西可以;后来再升级做知乎大学,内容变多了,包含有电子书、音频课、付费咨询,再后来诞生盐选会员。

我们对知识服务的理解是逐步深化,你会发现大家消费非常多元化,可能一年要看好几本书,也可能会听几堂课,最好方式是帮助用户降低成本,付了一次费,书、课,你想看的时候都开放给你。你有问题的时候,盐选内容会直接把比较关键的信息展现出来,要深入理解,再去做付费会员的转化。数据转化效果非常明显,很贴合用户更直接的需求。

知乎的核心是做平台,并不靠一两款知识产品。我们判断,整个知识服务行业一定是长跑,它的核心逻辑是要把知识变成商品,这需要一段时间逐步转化。问答提供了较好的场景,本身也有目的性,可以让一些更复杂信息,在这个场景里得到消费。如果只是一个信息流,可能都去看段子了。

从2017年启动商业至今,包括知识服务在内,知乎收入大概翻了几倍,有更多深挖的潜力。有过知识付费行为的用户加在一块可能几千万,相对互联网用户总数比较小,还是初级阶段,核心是沉下心来,把更多的技术工作做好。

4. 价值:“泛知识需求”

知识定义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以前说的知识,比较狭义的,书本上的、老师说的。今天,由于整个消费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早就互联网化,知乎上有很多的亲历者,以亲历的方式把事情讲出来,那一刻他做了什么,他听到什么,你也会收获很多的知识。

我们存在大量“泛知识需求”,并且一直在变大,否则知乎很难成长起来,可能到现在还是100万人。这里面反映了很多中国的变化,比如有高等教育的变化,更多的人进入了新的城市,找到了很多新的工作,以及大家要解决的自身人生阶段的疑问。

社会上知识资本,从重启高考42年以来,总量是非常大。大家的读书认字逐渐成长,“城市化”产生很多新的问题。买车、买保险、自己要提升……这里面产生巨大新问题,都要去解答。谁去解答?他们需要社区,你问的问题,可能同时有一万个人都想知道,只是他们没有一种方式来沟通交流,我觉得这个需求是很底层的、社会结构性的。

我们刚刚上线了一个热榜的子榜,子榜是大家平时讨论较多的内容,有影视、数码、体育,最开始子榜放到最后一个的是科学,我们设想科学没那么的热门,后来科学的比例是最高的,它自己跳到前面去了,很有意思。

传统理解,航空航天、量子力学是小众的东西,生活中很难见到一个科学家,现在我们很明白,他们只是没有一个地方跟大家进行交流,而且这样的从业者是非常多的。

我们所发生的变化,最后会体现到每个人的行为和需求上,要去理解他们的需求到底是怎么产生的。为什么有这么多人在知乎讨论电影,讨论学校中遇到问题,以及人生上的困惑?因为这是真实的,知乎不是一个自媒体平台,代表的是每一个个体真实的问题和需求。

@今日话题